哪些兽药有抗病毒作用?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具有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最低等微生物。它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与繁殖,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的酶系统进行复制繁殖。目前还没有发现能用于完全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各种弱化、减毒、灭活的疫苗用于预防,或在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流行暴发时,紧急采用抗血清来进行被动免疫。人医上现使用的抗病毒药如嘧啶类、嘌呤类化合物,吗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金刚烷胺,干扰素等,只能通过抑制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复制,或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电荷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等起到抗病毒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吗啉胍和黄芪多糖注射液。
(1)吗啉胍:又称吗啉双胍或病毒灵。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增殖期的各环节都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流感、病毒性感冒的防治,其制剂有盐酸吗啉(双)胍片和注射液。
①盐酸吗啉(双)胍片,内服一次量,大家畜(50公斤以上)2.5~3克,中家畜(25~50公斤)1.2~1.5克,小家畜(10~25公斤)0.4~0.6克,一日1~3次。
②盐酸吗啉(双)胍注射液,100毫升含盐酸吗啉(双)胍5克,肌内注射一次量,大家畜(50公斤以上)20~25毫升,中家畜(25~50公斤)10~20毫升,小家畜(10~25公斤)3~5毫升,一日1~2次。
(2)黄芪多糖注射液(抗病毒Ⅰ号注射液):为豆科植物黄芪或膜荚黄芪提取液的灭菌溶液。该制剂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性疾病,采用肌内、皮下注射,一次量,鸡每1公斤体重2毫升,一日1次,连用2天。
兽药中药物剂量、统计数字、时间等,一般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万以上的数字根据国家计量局规定可以用“万”表示。如25万,不用250000。
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即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名称用国际通用符号。下面为我国兽药中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换算表:
(1)重量单位
T(吨):1T=1000kg;kg(千克):1kg=1000g;g(克):1g=1000mg;mg(mg):1mg=1000μg;μg(微克)。
(2)容量单位
L(升):1L=1000ml;ml(毫升):1ml=1000μl;μl(微升)。
(3)体积单位
m3(立方米):1m3=1000000cm3;cm3(立方厘米)。
(4)面积单位
m2(平方米):1m2=10000cm2;cm2(平方厘米)。
(5)长度单位
km(千米):1km=1000m;m(米):1m=10dm;dm(分米):1dm=10cm;cm(厘米):1cm=10mm;mm(毫米):1mm=1000μm;μm(微米)。
(6)常用浓度表示方法
%(百分浓度):表示100克溶液中含有多少克的溶质(g/g);表示100毫升溶液中含有多少克的溶质(g/ml);表示100毫升溶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溶质(ml/ml)。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