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自然山水丛林,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造园法则成熟,出现了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和造园艺术家。
中国古代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其中尤以清代的皇家园林著称。
清代的皇家园林,在继承了宋、辽、明代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大量汲取了江南园林意趣和造园技巧,既不失北方的豪壮气概,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气氛,这种兼备了南北之长的清代皇家园林,使园林艺术登上了巅峰。
皇家园林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一般占地很大,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可到几百里的范围,气派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朝和汉代的上林苑、汉代的甘泉苑、隋朝的洛阳西苑、唐朝的长安禁苑、宋朝的艮岳等。
中国园林史的一些知识点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商王起鹿台:中国园林的起源
二、王在灵囿,民嫌其小:西周园林
1.文王之囿
2.大与小
3.诸侯的跟进
三、诸侯争造园,攀比竞豪奢:春秋战国园林
1.多元竞争的造园运动
2.柏寝台盟会诸侯
3.诸侯竞修苑
4.造园理念的变化
四、秦地有山河:秦代园林
1.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2.秦朝宫苑的特点
五、太液芙蓉未央柳:汉代园林
1.毁与建
2.上林苑里花徒发
3.昆明池水汉时功
4.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5.建章宫殿不知数
6.甘泉宫起供逍遥
7.东汉洛阳宫苑
8。梁园歌舞足风流
9.已成气候的私园:广汉园和梁冀园
10.以丽为美,以势为尚
11.园林与文学的结缘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乱世四百年,更变如走马
1.王朝的更变
2.艺术精神从功利到审美
3。三大园林类型的完备和并行发展
二、铜雀春深,邺下风流:魏代的园林
1.营建邺城和铜雀台
2.铜雀台与建安文学
三、园林中心的东移与南下:洛阳和建康
1.东移洛阳
2.南下建康
四、皇家园林的新变:走下神坛
1.新变之因
2。新变之果
五、园林多是宅:私人园林的勃兴
1.三大私家名园——金谷园、始宁园、湘东苑
2.从庄丽到素朴
六、山堂水殿望烟寺:寺观园林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和寺庙园林的形成
2.寺庙园林的梵、俗基因
3.寺庙园林实例
4.道教和道观园林的生成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隋唐五代)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宋辽金)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期(元明清)之元代园林
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期(元明清)之明代园林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期(元明清)之清代园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壶中天地:?自然无为与壶中天地
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天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
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
于是从南北朝时期起,私家园林就自觉地尚小巧而贵情趣。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借方士们编造的故事,将园林称作“壶中天”,要人们在小中见大。
中国知识分子的“壶中天地”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审美趣味和构园传统,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得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写意山水园, 从中晚唐到宋,士大夫们要求身居市井也能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葺园地,在近郊置别业,蔚为风气。唐长安、洛阳和宋开封都建有大量第宅园池。宋代洛阳的第宅园池多半就隋唐之旧。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池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些名园各具特色。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集锦式园林:同时!为了能将各个不同的小空间串联
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总体和局部都以方格网
的形式来保持构图的统一"这样!整个空间
序列既丰富多彩!又不至于杂乱无序!从而
实现空间的拆分与整合!这是一种解决带状
公共空间与周边组团之间关系的行之有效
的设计手法"
,魏晋风流,:中国的文艺复兴。
曲水留殇.: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尚,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这个才叫答案!!哈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