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冷库蔬菜储存方法

1、果蔬在冷库中的放置,最好按照“三离一隙”要求码放。即距墙20-30厘米、垫仓板架空10厘米离地、离天花板50-80厘米或低于送风口30-40厘米、垛间或垛内留间隙,这样有利于空气均匀流动,保证冷库内各个位置的蔬菜温度基本一致。

冷库蔬菜储存方法

2、每种果蔬都有适宜的贮藏温度,比如黄瓜、红熟番茄和绿菜花的适宜贮藏温度分别为10~13℃、6~8℃和0℃。入库后要尽快降温,维持适宜、稳定的低温,及时除霜,保持温度均匀。冷库内的温度如果长时间低于果蔬的安全贮藏温度,容易导致果蔬发生冷害。特别是在喜温性果蔬(如黄瓜、茄子等)冷藏过程中,如果贮藏温度过低,比较容易发生冷害。冷库内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低,极易造成果蔬失水萎蔫。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冷库内的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主要增湿措施有地面洒水、撒湿锯末、盖湿薄包,或顶棚装超微喷头等。同时,也可以在果蔬垛上覆盖塑料薄膜或湿布,或者采用塑料袋、纸箱或泡沫箱等包装,对于减少果蔬失水萎蔫有较好作用。

现代果蔬保鲜技术起源于19世纪,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次革命。现代制冷之父澳大利亚的詹姆斯·哈里森1851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季隆市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制冷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并用于果蔬保鲜,被认为是果蔬保鲜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其真正摆脱了利用自然冷源保鲜果蔬造成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贮藏温度控制的精确性,这就扩大了低温保鲜果蔬的地理和季节应用范围,大大改善了果蔬保鲜质量,并延长了贮藏期限,随之在商业上得到大量地应用。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化国家已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式冷库贮藏梨、苹果等农产品。我国在建国后也建造了一些机械式冷库,但主要用于贮藏水产品和畜产品,将冷库用于水果、蔬菜的商品贮藏则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1917年英国的基德和韦斯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气成分对果蔬呼吸的影响及其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低温的基础上,降低空气中的O2浓度,提高空气中的CO2浓度,在很大程度上比单纯冷藏能更进一步地降低果蔬的呼吸代谢,且比冷藏延长贮藏期1倍以上。他们于1920年正式提出气调贮藏理论。1928年应用该理论在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气调库贮藏苹果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气调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由自发气调到机械化气调,又到自动控制气调,并大量用于农产品贮藏。现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已基本实现了冷链、气调贮藏,像美国、日本等国80%的苹果都采用了气调保鲜贮藏技术。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气调冷库、用于农产品贮藏。近年来,我国在气调库配套设备研究、制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的气调库已发展到一百多座。这被认为是果蔬保鲜史上第二次革命。以后对果蔬气调保鲜进行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发现果蔬气调保鲜尽管在质量上比普通冷藏有了很大改善,贮藏期限有了很大程度的延长,但也存在着局限性。1957年,Workman和Hummel等同时发现,一些果蔬在冷藏的基础上再加上降低气压的条件,与常规气调相比可明显地延长其贮藏寿命。1966年,美国的Burg等人提出了完整的减压贮藏理论和技术。此后,在许多国家相继开了广泛的研究,试验范围也从最先试用的苹果迅速扩大到其它品种的果蔬;1975年起美国开始有供商业用的减压贮藏设备。1991年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获得了关键性的减压贮藏罐壁生产的突破。1997年在包头建成了第一座减压保鲜库。这被认为是保鲜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将在易腐难贮果蔬上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