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什么要少打或不打化学农药?邓子新院士为大众科普

“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少打或者不打化学农药?”11月24日,在湖北房县城关举行的“院士领衔?农医联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房县行”活动中,记者替房县农民,向邓子新院士提问。

为什么要少打或不打化学农药?邓子新院士为大众科普

邓子新,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微生物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国际委员会主席。

邓子新主要从事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链霉菌质粒和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DNA复制调控、限制和修饰系统,微生物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及生物农(医)药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首次在众多细菌的DNA上发现了硫修饰,这是在DNA骨架上发现的第一种生理性修饰,打开了DNA硫修饰这个全新的科学领域。

现场,邓子新院士向大家科普:化学农药在防止动物植物病害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会产生很多的公共安全,包括毒性的问题,化学农药的合成过程会产生很多的废水废物,所以它不是绿色环保的。

邓子新院士指出,今天强调用生物的方法来制造、代替,并不完全是否定化学在农药、医药方面的作用,而是要减少它对环境、对人的危害。所以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生物学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合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基因的编排,能够制造出一些用生物发酵就可以制造、解决化学合成需要很长的步骤、投资多、对环境污染、价格成本高的一系列问题。

当前,随着绿色农产品需求量增加,生物农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保障了群众健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推动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迅猛增长。

农药中毒通常是由于农药经口、鼻和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而引发的。农民在田间配制或稀释农药、喷洒农药以及检修施药工具时,身体裸露部位皮肤接触农药而引发中毒;田间作业时喷出的粉尘状、雾状农药亦可随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发生农药中毒;误食误饮被农药污染的食物和饮料也会发生中毒。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避免农药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农药时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得随意混配或加大用量。

(2)不在中午高温下连续施药时间过长。

(3)喷药时穿好保护服,戴口罩,不抽烟,不吃东西等。

(4)切勿迎风施药,风大时要停止操作。

(5)严禁用手直接拌药,如喷嘴堵塞,用水冲洗,切勿用嘴吹。

(6)施完药后及时用肥皂清洗手、脸等易接触农药的部位。

(7)妥善保管农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