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施什么肥,病虫害及
以下是西兰花的栽植技术:
1、光照 西蓝花对光照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在生长过程中喜欢充足的光照,光照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能形成强大的营养体,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份的积累,并使花球紧实致密,颜色鲜绿品质好,盛夏阳光过强也不利于西蓝花的生长发育。
2、温度 在5—20℃范围内,温度越高,西蓝花的生长发育越快。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20℃。西蓝花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莲座期生长适温为20—22℃,花球发育适温为15—18℃,温度高于25℃时花球品质易变劣,但只要不受冻害,花球在5℃甚至以下的低温仍可缓慢生长。不同品种、不同苗龄对完成春化所需温度要求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周年栽培时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3、水份 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尤其是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即使是短期干旱,也会降低产量。苗期多雨或土壤湿度过高易引起黑腐病、黑斑病等病害。花球形成期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70—80%左右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4、土壤养份 西蓝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过于贫瘠则植株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低下;而土壤过分肥沃又会导致花蕾疏松和花苔空心。西蓝花适宜在排灌良好、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费力强的壤土和沙质壤土上种植。适应土壤pH范围5.5—8,但以6为最好。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其N、P、K比例为14:5:8。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相对较多,花芽开始分化以后对P、K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注意在花球发育过程中,西蓝花对硼、钼、镁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较多,因此现蕾前施用适当的微量元素叶面肥将会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种植规程
一、 立地条件
1.选地:种植地块选用生态环境良好,并经环境监测部门监测认证,基地空气、灌溉用水,土壤应分别符合NY/T 397-2000、NY/T 395-2000、NY/T 396-2000《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的质量标准,作为西蓝花种植区。
2.土壤土质要求:种植土壤土质肥沃,以壤土或沙壤土为宜,PH值5.5-6.6,PH值5.5以上土壤可依其PH值适当施以石灰改良。
土壤30cm耕作层内总有机质>10%;全氮>20%;速效氮>200mg/kg;全磷>0.15%;速效磷>100mg/kg;全钾>0.15%;速效钾>100mg/kg。肥力不足,应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3. 种植地应无鼠害或鼠害较轻的地块。
二、 品种与茬口
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的品种,如:“玉冠、曼佗罗、优秀”。
2.茬口安排:北京地区春秋两季栽培。一般在四月上旬定植,五月下旬采收,秋季八月上旬定植,十一月上旬采收。
三、育苗与移栽
1、育苗:苗床选土质肥沃,安排良好的土地,施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要求土壤细碎,理成小高畦作为苗床。畦宽1-1.2米,灌足底水。
播种前以50℃温水浸种25分钟以杀灭潜入种子的病菌。
播种量:每亩地用种子20-25克,约需苗床30平方米。播种后在畦面上撒一层筛过的粪、土各半的细土,以能覆盖种子为度。
苗床管理:冬季温室育苗,高温多雨季节搭荫棚或遮阳网覆盖。注意水份和温度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播种出苗后,逐步揭开覆盖物,苗龄25-30天既可定植大田。
2、移栽:
(1)整地施肥:每亩施用2000-3000千克优质农家肥作为基肥,并混拌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硼砂0.5千克.均施,翻犁碎垡,作畦.雨季高畦栽培,1米开畦双行栽培,旱季平畦,畦宽栽培,秋季及早春栽培宜覆盖地膜。
(2)移栽:定植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减少缓苗期,移栽后。应加强水份管理。
四、种植密度及方法:
1、种植密度:春季每亩2500-3000株;其它季节2000-2500株。
株距:50cm; 行距:50cm
2、定植方法:定植深度以覆土至叶下为宜,定植到成活前要勤浇缓苗水,成活后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五、田间管理:
1. 中耕锄草,生长的前期和中期经历时间较长,为促进根系发达,改善土壤通透性。应经常中耕进行锄草。一般中耕2-3次,以利植株正常生长。
2. 水份管理: 西蓝花个生育期需水量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生育期及季节,注意水份管理。
苗期:浇足缓苗水、定根水。
叶片生长旺盛期及花球形成期:需水量增加,应增加灌水量及灌水次数,防止干旱。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涝浸。
3、肥料管理:苗期定植成活后用1:5腐熟粪水提苗,周一次。每亩用腐熟农家肥500千克打塘或开沟施入。
13-15片叶时:施一次追肥,每亩1000千克混配尿素10千克,结合浇水,促进花球膨大。距采收30天以上。
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为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西蓝花,应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立足于预防为主,在不等以使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严格使用禁止使用的农药。采取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治。
1、 草害防治:加强中耕管理,人工及时除草。
2、 鼠害:选择鼠害轻的地块,有鼠害时,用人工或物理方法(如电猫)防治,不使用药物。
3、 病害:主要有黑腐病、黑斑病
(1) 黑斑病:预防本病可在播种前温水浸种。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病株,并喷施波尔多液200-250倍液每亩用200-250千克。距采收不低于30天。
(2) 黑腐病:本病以预防为主,应实行轮作,种植密度适当,发病时,及时去除病株,集中烧结。
4、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蚜虫、小菜蛾、菜青虫
(1) 蚜虫:发病初期用0.6%苦参内脂水剂500-1000倍液喷施,每亩用10-20毫克,距采收7天以上。提倡生物防治,若田间瓢虫虫口达到10只/平方米时,不使用药物防治。
(2) 小菜蛾、菜青虫:在虫卵孵化高峰用BT杀虫可湿性粉剂,每亩10-15克,距采收7天以上,局部防治采用人工捉虫的办法。
七、采收
1、采收标准:西蓝花花球充分长大,小花蕾尚无松开,花球坚实完好,色泽鲜绿。无病害、无虫害、无机器损伤为合格品
2、采收时间:应在每天清晨进行。
3、采收方式:在花球分枝下5㎝处切断,除去外皮。
4、产品必须以专门装放无公害蔬菜产品的食品包装周转箱集中装运,并在采收后4小时之内及时入库。
5、包装及运输途中不得与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接触,运输工具在运输前后须经清洗并保持清洁,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装运。
6、入库产品须经产品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注明产地,采收时间,入库时间
来源于:植物网
农药指的是用以防范、解决或者控制危害农牧业、林果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及其有目的地调控植物、虫类生长发育的合成或者来自微生物、别的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类物质的混合物质以及制剂。伴随着农药的类型愈来愈多,效果越变越好,这大大提升了种植户应用农药的频率。那麼农药的几个基本使用方法你都知晓么?
1、喷雾器法
可供液体应用的农药制剂(超低容量喷雾以外)如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颗粒剂均需放水调配成保湿乳液、水溶液、混液后能够供喷撒应用,这类施药方法称之为喷雾器法。
常见问题:一是喷雾机的挑选,要特性优良,确保喷雾器品质。二是绿色植物表层有偏厚果蜡层,不利液态使出,可加渗剂等改性剂。三是留意饮用水的水体,应取冷水(河水或河流)。四是留意要预防空气污染。
2、粉末喷涂法
利用粉末喷涂机器或撒粉机器粉末喷涂或撒粉,气旋把农药颗粒剂飘散后堆积到农作物上的施药方法。
常见问题:挑选性价比高的粉末喷涂医疗器械;留意自然环境标准的危害,风大天不宜打药,颗粒剂不可以返潮等。
3、追施法
抛施或追施颗粒农药的施药方法。关键用以土壤层解决、水稻田施药或农作物心叶施药。除片剂外,别的农药需配出毒土或毒肥。
应留意混拌品质,农药和有机肥混拌不能堆积太久。追施时间要把握好,水稻田施药规定水稻田露珠散净,以防毒土粘于稻叶导致肥害。撒灭虫剂规定有露珠。
4、泼浇法
将一定浓度值的药液匀称泼淋在农作物上,药液多沉没在农作物下边,这也是南方地区预防稻谷虫害的一种施药方法。
应特别注意的是药剂的安全系数和扩散性,药剂安全系数不太好时,不适合用泼浇法施药。隔水层浓淡也是危害除虫效果的主要要素。
5、灌根法
将一定浓度值的药液灌进绿色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此方法首要用来预防农作物根处病害,如地下害虫、瓜类蔬菜叶枯病等。影响因素关键药剂自身的内吸性。
6、拌种法
将药面或药液与种籽按一定的占比匀称混合的方法称之为拌种法。拌种能够有效的预防地底病虫害和根据种子散播的病虫害。
常见问题:一是药剂与种籽务必混拌匀称。二是药剂务必能较牢固地黏着在种籽表层并能迅速干燥,或非常少掉下来。
7、苗木浸渍法
是用一定浓度值的药剂预浸种籽或绿化苗木,是预防一些种传病虫害及应用绿色植物萘乙酸时常见的服药方法。
理应留意温度、药液浓度值、解决时间三者中间是互相联系的。次之,刚萌芽的种子或小苗对药剂一般都很比较敏感,尤其是根处反映为显著,解决时分外谨慎,防范产生肥害。
8、毒饵法
利用能诱惑有害生物摄食的鱼饵,再加上一定占比的胃毒剂混配出有害鱼饵或毒土喷杀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在应用上常常拆换鱼饵能得到不错的效果。
9、擦抹法
利用药剂内吸传导性耳聋,把浓度较高的药液根据一定设备擦抹到绿色植物上的施药方法。留意挑选药剂务必有极强的内吸性传导性耳聋,次之擦抹位置要有益于绿色植物消化吸收。
10、蒸熏法
利用董蒸剂在恒温密闭式或较密闭式的场地造成有毒气体或汽化来预防病害的方法,关键用在库房、车厢、蔬菜大棚等场地。坚信各位对农药常见方法掌握颇多,祝你可以农民致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