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什么要把村委会变成合作社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从地缘上看,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属于半牧业县,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耕地面积狭小,地少人多,基础条件差,是曲子镇贫困人口最多的村。

为什么要把村委会变成合作社

为了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西沟村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确立了“村委会合作社式运转、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总结出了适宜自身经济发展的“村社合一”的经营模式。

西沟村的“村社合一”按照三级管理体系构建。第一层级为“党支部+联合社”,为全村提供公共、金融、技术服务;第二层级为联合社下的9个分社,分别是一个草产业合作社、7个养羊专业合作社以及后创建的全日饲料粮加工合作社;第三层级为农户构成的合作社成员群体。

西沟村贫困的背后,是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基层党支部能力较差、村集体力量小及缺乏产业支撑。

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与扶持下,西沟村依托草原生态工程、生态奖补政策推动草产业和舍饲养殖,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一步步胜利。

西沟村不仅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种草养羊专业村,还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原则下,基本确立了“村委会合作社式运转、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

2019年,西沟村村民实现了人均纯收入9363元,其中草羊产业收入达7657元。该村在400户农户中,发展种草养羊户291户,专业种草户93户,种草务工户16户;梯田紫花苜蓿种植面积1.2万亩,羊饲养量3.5万只。全村实现了70%以上的农户养羊、70%以上的水平梯田种植优质紫花苜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来自于草羊产业。

2020年2月,西沟村正式退出全国贫困村行列。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西沟村不忘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围绕“种养交叉、绿色循环、生态优先”的发展主线,推行“有机肥种优质草、优质草喂良种羊、粪污利用变有机肥”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小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综合治理。

此外,西沟村采取“合作社牵头实施,社员有偿参与”的栽植模式,积极发动全村村民,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西沟版”美丽乡村。

西沟村从致富带头人、乡村能人中发展党员,创建了“党支部+联合社+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党建引领产业模式,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给予全村村民更多的组织归属感。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选好“头雁”,环县政府对西沟村的年轻人进行了全面考察,提出了观念、阅历、知识、创新能力等新村支书的选举标准。

有了“车头”,还要选择合适的产业。千百年来,养羊都是以草定羊。为促进当地羊产业发展,西沟村党组决定尝试以羊定草,先解决草的需求。

2018年,借高标准农田建设之机,西沟村村集体成立草产业合作社,让全村农户以资金入股。在草料基本可以自足后,村“两委”决定发展羊产业,以养羊种草的全产业链,促进西沟村草料内循环。

为推动西沟村羊出栏的数量及质量,村委会一方面发动本村养殖大户和原有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养羊;另一方面寻求与科研院所合作,并争取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的项目。

养殖数量有了保障,村党委通过草产业合作社的股金,在庆城县流转了1400亩农地专门种草,以备本村用草的不时之需。

同时,为完善产业链,西沟村开启标准化生产的管理模式。全村坚持全程管控,围绕好地、好肥、好草、好料、好羊“五好标准”,紧盯繁育、育肥、推广三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构建全村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西沟村村集体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村两委的组织统领提升了效率,增强了工作灵活性,打破了管理职能方面的限制,突出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守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下金山银山。西沟村“村社合一”模式在黄土高原大地上脱贫致富的生动写照,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该村“两委”打造的内循环产业链,不仅适合半农牧区的村集体,也可尝试在农牧区加以推广。

山东三支一扶2023年考试时间

2023山东省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是6月1日-6日。

资料扩展: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山东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山东省陆地最低处山东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地面积22726.8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4.59%,

水面面积6988.9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4.49%,林地面积24894.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5.98%。种植土地面积83845.4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53.82%;湖泊面积1348.55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0.87%。

山东省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台地面积占全省面积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山东三支一扶2023年考试时间是7月8日9:00-11:30。

资料扩展:

山东省简称“鲁”,别称“齐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济南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截至2022年,山东省下辖16个地级市,共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664个街道、1092个镇、68个乡,常住人口10162.79万人。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山东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山东省陆地最低处山东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地面积22726.8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4.59%,水面面积6988.9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4.49%,

林地面积24894.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5.98%。种植土地面积83845.4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53.82%;湖泊面积1348.55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0.87%。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