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怎样实现“零排放”,如何养猪
通过干湿分离机,烘干的猪粪便经过处理发酵做成有机肥,废水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废渣制作有机肥,从而实现粪便零排放。
这是记者日前在平阳县益祥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的-幕。
该合作社负责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猪粪变废为宝了,养殖场再也不会臭气熏天、粪便横流了。
目前,我县4l个规模养猪场基本实现了粪便零排放。
-直以来,养猪场的粪便排放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
近年来,面对生猪养殖发展快,数量大,且排泄物多、污染严重等情况,我县开始探索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从去年8月开始,我县按照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要求和-场-策、确保效果的治理原则,采用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推广雨水、粪尿、污水三分离技术,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当时,全县4l个规模养猪场列入2008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范围。
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4l个项目于去年底完工,共投入263万元,建设雨污分离设施管道l0000多米,沼气池5456立方米,沉淀池、氧化塘5亩,堆粪房420平方米,配套农田果园4000多亩、鱼塘30亩。
目前,4l个规模养猪场的粪便、尿液及污水均达到干湿分离,粪便送堆粪场堆放,尿液及污水入沼气池厌氧发酵。
据计算,4l个猪场共存栏猪l2200头,平均每天排放粪便约30吨,日产尿液及污水200吨,沼气池每天可处理550立方米,处理能力高于实际排放量。
猪场周边有4000多亩田地和菜地,沼气池的沼液经氧化塘发酵后,全部输往农田浇灌,达到了零排放要求。
这种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农牧结合的畜禽—肥料—作物、畜禽—沼气—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广物化+生化综合处理,通过生产有机复混肥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方式,充分利用沼气和沼液沼渣还田,使畜禽粪便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畜禽养殖治污问题,又能使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有效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了我县养猪场的生态化和标准化。
想知道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猪模式呢?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
一、选址与布局
1、场区选址:场址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壤干燥的地方,符合城市、村镇规划要求,不得在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内新建养殖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动物饲养场等500米以上,距种畜禽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3000米以上;
2、场区布局:养殖场分四大区域:引种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四个区域需用围墙隔开。其中引种隔离区需建引进种畜隔离观察舍;生活区需建办公室、职工宿舍、值班室等;生产区需建兽医室、料库、畜舍、病畜隔离舍等,畜舍间距至少5米以上;无害化处理区需建粪便堆积发酵池、污水沉淀池、病死畜填埋井等。提倡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场建沼气池。
二、场容场貌
1、场区大门设计:
入场大门(指生活区大门)设计要求简洁、美观、大方,大门一般为黑色铁艺门。
2、畜舍与墙体美化
畜舍房顶所用材料为10公分厚保温彩钢瓦,颜色一般为天蓝色,对养殖场的围墙内外以及生产区、生活区的墙体进行美化,以米**为主调,墙体踢脚线高30厘米,墙体上沿20厘米,踢脚线和上沿颜色均为深瓦灰色。需选用高质量的防水涂料,确保美观、坚固、耐用。
3、场牌
制作条形场牌,内容为“XXX养殖场(公司)”,悬挂于场区大门左侧。
4、场区简介牌
以喷绘为主,制作场区简介牌,内容包括场区鸟瞰图和场区文字简介两部分,固定在场区大门外醒目处。版面悬挂在场门口外墙上,如果墙体不适合固定版面,须制成固定架竖在场区大门外。版面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美观、大气。
5、固定标语
养殖场要刷写1—3条固定标语,标语位置原则上写在场区外墙醒目处,字体为黑体字,颜色为红色,字体大小根据墙体大小和标语字数来综合确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美观、大气。
6、制度版面
养殖场应以免疫、兽药、饲料使用、消毒防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疫病监测、检疫申报、疫情报告、引种隔离等生产管理制度制成版面,并悬挂在场区内合适位置。
三、道路硬化
主干道至养殖场、生活区、生产区内的主要道路应硬化之间的道路应硬化,无坑洼积水;生产区污水采用暗道排放,排污道应硬化、加盖。
四、场区绿化
1、养殖场围墙外环绕一周要栽种多行速生杨,每株速生杨树干自下而上涂白1米;
2、猪舍与猪舍之间,以栽种速生杨等乔木为主,每株树干自下而上涂白1米;
3、生活区及生产区内其它地方的绿化,以常青景观树为主。
4、生活区、生产区内的空闲地带以及树下要种植“地被花卉”。
五、配套设施建设
(一)消毒设施
1、场区大门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要建消毒池,消毒池宽度与大门同宽,消毒池长度为通过消毒池最大车辆车轮周长的一周半,消毒池深度以倒入的消毒液能淹没车轮橡胶轮胎的厚度为宜。
2、生产区入口要建消毒室,配置自动喷雾消毒设施或超声波雾化消毒设施,并确保能正常使用。
(二)引种隔离舍和病畜隔离舍
1、引种隔离舍:
建在养殖场区外,远离粪污无害化处理区。隔离舍面积可根据引种规模确定。
2、病畜隔离舍:
建在养殖场生产区内,下风向50—100米,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隔离舍面积。
(三)无害化处理设施
1、贮粪池:位置在养殖场下风向,远离生产区,并做防雨防渗处理。建设标准为:按年出栏1头猪需建0.1m?、存栏1头奶牛需建0.5m?计算。
2、污水沉淀池: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内壁及底部用水泥硬化。通向沉淀池的污水管道要加盖,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坡度。建设标准为:按年出栏1头猪需0.14m?标准建沉淀池,沉淀池需建3级(比例为1:2:4),确保污水充分沉淀后排出。
3、沼气池: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场应配套建设沼气池。建设标准为:按年出栏1头生猪需建0.2m?、存栏1头奶牛需建1m?计算。
4、无害化填埋井
填埋井要求为深4米(根据地下水位情况酌情确定)、直径2.5米以上的窖形,容积在15m?以上,内壁水泥硬化并做防渗处理,底部放置20厘米厚的生石灰层。填埋井应建在养殖场外下风向,距离生产区100米以上。填埋井需加盖加锁,旁边树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
六、养殖档案管理
养殖场要主动向当地畜牧部门申请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证,要有档案柜、档案盒,规范建立免疫、生产、消毒、兽药饲料购进使用、粪便及污物无害化处理、产品销售、抗体检测、疾病诊疗等养殖档案。
在育种体系中,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养猪模式。生猪的承包生产模式、自养模式和专业合作模式,我们在养殖时要因地制宜,结合自己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养殖模式,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这三种模式。
一、专业合作模式
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种猪和肥育猪养殖体系。断奶后,商品仔猪按“公司+农户”模式饲养,肥育猪回收利用。这种模式在中国很常见。中国几乎所有的主要饲料企业都采用了这种生产模式。
二、生猪的承包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是合作模式,适合中小型养猪户。这些养猪户经济实力雄厚,养猪经验丰富。为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开拓产品市场,一些农户也选择成立生猪合作社。因此,选择正确的生猪养殖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确保效益最大化,是十分重要的。
三、自养模式
想要培育个体猪的农民可以从小规模开始,然后以自养的形式扩大规模。目前,拥有200至400头母猪的农民已开始小规模养殖。如果发展到更大的规模,它可能是一个规模更大、农业管理更专业、生产更稳定的农业公司。考虑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土地、疾病、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造现代化的养猪场来养猪或生产肥猪。
一般来说,养猪户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养猪经验、土地和工作条件选择自己的养猪方式。没有经验的人可以与大型饲料公司合作,实施“公司+农户”模式,利用现有养猪场养猪。然而,一些公司需要标准化的养猪场进行养殖。标准化养猪场需要投资。其中一些可以提供担保贷款,而另一些则要求农民投资标准化养猪场。不管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