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龙眼”之乡是哪裏?
中国的“龙眼”之乡指的是于广东省高州市。2014年9月,高州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眼之乡”。
高州市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树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龙眼在高州有着100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约11万吨,并以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汉代,高州龙眼就已成为重要的贡品,清代年间,高州人开始将龙眼加工成桂圆肉,深受人们喜爱。
高州市享有“全国水果第一市”美誉,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储良龙眼生产和育苗基地”。高州市龙眼远销全国各地,高州的储良龙眼、双孖木龙眼都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被誉为“中国金牌龙眼”,其中储良龙眼果大质优,远销外国,是唯一可与泰国龙眼抗衡,品质优于泰国龙眼的品种,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之一。储良龙眼还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收入全国优稀桂圆基因库中贮存。2014年9月,高州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眼之乡”。
龙眼村:龙眼村位于顺德区的勒良路与大良凤翔路交汇处,辖区总面积4.88平方公里,有石桥、联二、新联、下闸、永安、西街、岗头、中营、二阳、东阳共十个自然村,十一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936人,流动人口4500人。
龙眼村耕地面积有5000多亩,其中经过高标准整治的基塘有4537亩,耕地总体分为济农围、雁岗、木桥、吐库朗共4个区域。工业区面积有608亩,有厂企92家。2014年龙眼村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8亿元,农业产值1.5亿元。股份社可支配收入10382618.98元,资产办可支配收入300万元,上级政府下拨“两委”工资以及办公经费55万元,全年股东人均分配1800元。
龙眼村从西汉起建村,古称“龙渚”,“渚”为小洲,西汉时期以蚕岗和演水间的村落为中心称“瓮城堡”(后称石涌堡),龙眼属石涌堡所辖,后以“龙眼”代替“龙渚”,龙眼也因龙舟点睛民俗活动名闻远近,按照习俗,五月初一“起龙船”后,初三到龙眼太慰庙就须给龙船点睛,据说点过睛的龙船才能龙精虎猛,划起来飞快,至今,这习俗传承了六百多年历史,近年顺德及邻近地区的龙舟都会齐聚龙眼太尉庙参加“点睛”仪式。每年一度的龙眼点睛民俗都已成为龙眼村、本镇、本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在2013年时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宋代以来一直龙眼摇曳的千年古村。不仅缓缓迎来南迁的吕、梁、陆、李、周、余、杨、麦人家,更迎来不断走向前台的历史机缘。近代名人梁敦彦是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为清政府首批留美幼童之一,与詹天佑为同窗,回国后被慈禧太后封为外务部尚书,负责清廷外交事务。黄萧养曾在龙眼村三杯酒大塘那个位置发动“揭杆起义”之人,至今那个位置仍保留了“点军”台和三个旗杆洞。
龙眼村的梁氏宗祠、吕氏宗祠、余家巷宅门、严静庵、太慰庙、古桥、石狮水埠头、天主教堂、蚝壳屋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还有经省文管会鉴定确定的贝_遗址。其中太慰庙被称为龙舟“朝圣”之地。
龙眼村附近有龙眼古桥、龙眼古村、傅氏墓碑、扶闾廖氏宗祠、众涌天后宫、连氏始祖古墓群等旅游景点,有顺德美食、炒牛奶、顶骨大鳝、菜远炒水蛇片、凤城酿节瓜等特产。 龙眼村名人梁敦彦
梁敦彦(1857~1924)梁敦彦,字崧生,广东顺德人。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同治十年(1872)被选送赴美国留学,是中国最早的官费留美学生之一。赴美后就读于小学、中学,考入耶鲁大学。光绪七年(18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