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绿叶菜生产以哪种灌溉方法为好?
绿叶菜类棵虽小,但密度大、生长快,需肥需水勤,尤其进入生长盛期几乎是3~5天就需灌一水。绿叶菜多数采用平畦种植,所以灌溉方法也多为通过水渠引水入畦。这种灌水方式很难根据植株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而掌握灌水量。再者畦灌要求地面平整,整地要求高,不然会造成干湿不匀,甚至在积水地块还会受涝死苗。畦灌也易使泥土污染蔬菜。
近几年普遍推行的节水灌溉,已在蔬菜栽培上开始应用。这些灌水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省水、省电、不伤苗。而且灌水和追施化肥可同时进行,施肥均匀,也不板结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这种灌水方式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目前有:微喷、滴灌、渗灌3种方式。目前笔者认为对绿叶菜来说以微喷最为适宜,因为微喷最适宜温室、大棚中使用,可以在大棚温室的拱架上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排微喷管,水源可通过主管道和微喷管相连。通过一定的水压由微孔中喷出的水呈毛毛细雨状滴入土中滋润菜苗,而且还可以借助微细的水滴冲掉叶片上的灰尘。
渗灌也属于微灌范畴,渗灌管的外表是光洁、无孔的直径1.8厘米黑色软管。但实际上管壁上布满了人眼看不到的细小弯曲的渗水微孔,当接通水源后,管内产生一定压力,水就从管壁缓慢地渗出进入土层。渗灌管一般是埋设在土中,其埋设深度取决于蔬菜种类,根系入土深的蔬菜以埋设20~40厘米为宜。绿叶菜类根群浅,埋设5~20厘米即可,管与管间距50~60厘米为宜。渗灌时地下潮湿,地表干燥,不产生地面大量蒸发损耗,比地面畦灌节水50%~80%,渗灌土表不板结,土层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其灌水量由土壤水分测控仪控制或由实践经验来判断,不产生深层渗漏损失。
渗灌管壁分为清晰的三层,第一层(表层)组织较为结实,厚度仅0.1~0.2毫米,其主要功能是阻止外部泥沙和植物根浸入管内,起到特殊防护作用,因此称为保护层。第二层(中间层)为许多极不规则的渗水毛细孔所组成,厚度为0.6~0.8毫米,其功能是当管内水在一定压力下充满管道后,水就会顺管壁四周自动渗出进入土壤,这层称为渗水层。第三层(最内层)由组织较为疏松的大小不等颗粒组成,表面粗糙厚度为0.2~0.3毫米。虽经过初滤的水进入管壁后难免会有一些不洁物进入管内,当水进入渗水层时,不洁物被这一层阻止在外,并附着在管壁低凹处,经过一段使用后,打开管道末端堵头,加大管内水流量提高流速冲洗管壁直至末端水流彻底变清时为止。
渗灌管除埋于地下使用外,也可置于植株行间,在绿叶菜行间每隔45~50厘米放置一根,使用效果也不错。
滴灌是近几年在保护地栽培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水方式。它是通过滴管上安装的滴头,在一定水压下,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滋润植物根系。省水,土壤不板结,可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进行定量灌溉,是滴灌的最大优点。滴灌滴管的间距根据所种植作物的行距而定,滴头之间距是根据株间距而定,所以滴灌最适宜行株距较大的果菜类蔬菜。绿叶菜类一般行株距较小,如果用作绿叶菜类应该缩小滴管滴头之间距离,这样才能使种植密度较大的绿叶菜灌水均匀。如果与果菜类合用一套滴管设备,应该灌一段时间后再平移一下滴管。
我是安信种苗,温室大棚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温室大棚空气湿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冬天不通风的情况下是对会更加高。如何灌溉温室大棚呢?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1,在西红柿长势良好,并且无需灌溉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灌溉次数,灌溉水量,控制土壤湿度,就等于控制了温室大棚的空气湿度,适宜西红柿生长。
2,西红柿生长需求水分大,泥土的水分含量保持在65-85%即可,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西红柿生长期的各个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样,幼苗期:85%最好,生长期:65%为宜,结果期:65-85为宜。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来确定灌溉水量。
3,灌溉水量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滴灌,节约水量,而且效果直接,水分蒸发较少,不会造成空气湿度过大。
1、依据秧苗情况判别浇水时间:秧苗的生长表现可反应泥土是否缺水,中午秧苗一点也不萎蔫,表现泥土水分过多,中午稍有一些萎蔫,下午3—4点恢复正常则水分适宜,到日落时秧苗仍不恢复则表现泥土严重缺水。
2、依据地温判别浇水时间:地温高时浇水,水分蒸发快,西红柿吸收多,通常不会导致泥土过湿,10厘米地温在20℃以上时浇水适宜,地温低于15℃要谨慎浇水,必要时要浇小水,地温在10℃以下制止浇水。
3、依据气象情况判别浇水时间:冬季浇水最好选晴天上午浇,因为晴天,地温、气温都较高,浇后可闷棚提温,不至于下降地温太多。但久阴骤晴时地温低,不易浇水,如缺水可进行叶面喷洒。
4、阴天、下午最好不浇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