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种植豌豆,请问我该怎么种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豌豆中的蛋白质不仅含量丰富,而且质量好,包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经常食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大有益处;豌豆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还具有清肠的作用;豌豆是铁和钾的上等来源,对缺铁性贫血和因低钾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来说,可以适量多吃一些.
(1)品种选择
我们所说的豌豆主要是指中豌系列的中豌4号、中豌5号、中豌6号,这几个品种在消费市场上很受欢迎,其中中豌6号和中豌4号都属于矮生豌豆品种。中豌6号和中豌4号秋播生育期在70天左右,不需搭架栽培。
(2)播种育苗
适期播种,预防冻害。豌豆是半耐寒性作物,最低发芽温度为2℃~5℃,最宜发芽温度为18℃~20℃,苗期最宜生长温度为12℃~16℃。前几年有些农户在10月20日左右就将中豌系列的豌豆播种,前期出苗快,长势旺,较早地进入了抽蔓直至开花期,可遇上寒冷(-8℃)的冬天,豆苗很快蔫萎失水,严重的整株枯死,损失惨重。所以,中豌系列的豌豆不宜盲目提早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以11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有习惯的地方,提倡在中豌系列豌豆播种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护苗。
(3)田间管理
精细整地,合理密植。中豌系列豌豆的适应性较广,在丘陵、平原、滨湖地区均可种植,但在前茬收获后都要精细整地,丘陵岗地要早整地炕土,使其土泡草净,水稻收后要快翻耕、快整细、快开深沟滤水,以利适墒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公斤,既可点播又可条播,每亩种植密度以2.5~3万株为宜。
(4)肥水管理
豆科作物,仍需施肥。有的农户看到豌豆是豆科作物,常常少施肥或者不施基肥,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如果在种豌豆时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做基肥,每亩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4公斤,在种下豌豆种子后,均匀撒施在豌豆种子周围的土壤中,盖土将豌豆种子和生物菌肥覆盖住即可。豌豆生根早而多,根系发达,能够很快形成数量多质量好的根瘤菌,起到很好的固氮作用,使豌豆苗生长健壮,开花多、结荚好,豆荚饱满,连续开花结荚,植株不易早衰,还明显减轻根腐病的发生为害,延长植株寿命和开花结荚期。。为了多产豌豆苗或者青豌豆,必须还要补充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豌豆主根入土较快,在较疏的土壤大田中,入土深度1~1.5米,为了维持豌豆植株的正常生育,首先在整地时要施足底肥,每亩要施金宝贝腐熟肥2000公斤左右,或尿素5~10公斤,磷肥30~40公斤,钾肥5~10公斤,或者高含量的复合肥30公斤。为了使豌豆多分枝、多结荚,或者多产嫩梢,除施用底肥外,还须分次追肥,一次为越冬苗肥,一次为花荚肥。苗期要追金宝贝腐熟的粪尿每亩1000公斤左右,有条件的地方配施草木灰300~500公斤保温防冻,也可补施钾肥。开花结荚期每亩再追尿素10~15公斤。若为多产菜用嫩梢上市,还要看苗多施尿素5公斤。同时,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豌豆需要较多钼肥的特点,在开花结荚期应喷施0.2%的钼酸铵2~3次,另再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上面的努力,定能在不久之后得到满满的收获。
食荚豌豆是性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不耐热,长江流域多行越冬栽培,秋播秋收;高山地区以及中国北方一般春播夏收。
由于豌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只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长江流域地区也可进行春季及秋季栽培。
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豌豆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全世界干豌豆种植面积621.43万公顷,总产955.82万吨;全世界青豌豆种植面积224.13万公顷,总产1697.50万吨。同年,我国干豌豆种植面积94.00万公顷,总产119.00万吨;青豌豆种植面积129.59万公顷,总产1027.43万吨。我国干豌豆栽培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世界的15.13%和12.45%,青豌豆栽培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世界的57.82%和60.53%。我国是仅次于加拿大世界第二大豌豆生产国,在世界豌豆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越冬栽培
越冬栽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闲地,特别是利用棉花收获后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秆作天然支架,又可达到增收养地的目的。越冬栽培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露地越冬,次年4~5月采收。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冬季寒潮来临时容易冻死;播种过迟,在冬前植株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次春抽蔓迟,产量低。
春季栽培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高温来临前收获;东北地区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种,根据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盖也可早播。春季栽培生长期短,前期低温,后期高温,因此要选择生长期短的耐寒品种,如赤花绢英、甜脆豌豆等,并尽量早播。
秋季栽培
秋季栽培宜选择早熟品种,于9月初播种,11月下旬寒潮来临之前采收完毕。秋季栽培生长期也短,可以通过夏季提前在遮荫棚内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延长生长期。
土壤条件
豌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各种土壤均可栽培,但强酸性土壤要施用石灰。豌豆最忌连作,至少要行4~5年的轮作。播种前要深翻土壤,每亩施有机土杂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最好将化肥同有机肥混合施入。一般作平畦,低尘洼处可作高畦。播前种子可接种根瘤菌。
播种技术
播种前用40%盐水选种,除去上浮不充实的或遭虫害的种子。播种前将种子催芽,当种子露芽时,将种子故在0~2℃的低温中处理15天后再播种。
豌豆用根瘤菌拌种,是增产的有效措施。用根瘤菌拌种后,根瘤增加,茎叶生长旺盛,结荚多,产量高。拌种方法:每亩用根瘤菌10~19克,加水少许与种子拌匀后便可播种。
大田播种前施入充分腐热的厩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钾肥,尤其是施磷肥增产效果明显,豌豆采用点播,行距10~20厘米,行内株间距5厘米,每穴播2~6粒种子,土壤湿润时覆土5~6厘米。土壤干燥时覆土稍厚些。每亩用种10~15千克。 播种后要浅松土数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苗健壮。秋播栽培的,越冬前进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温防冻,开春后及时松土除草,提高地温。豌豆开花前,浇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长,促进分技,随后松土保墒。茎部开始坐荚时,浇水量稍加大,并追磷、钾肥。结荚盛期土壤要经常保持润湿。保证果荚发育所需水分。结荚后期,豆秧封垄,减少浇水。蔓性种植株高30厘米时,开始支架。豌豆分批采收,每采收1次追1次肥。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中耕除草1~2次。重施苗期追肥,尤其是未施或少施基肥的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复合肥5~7.5公斤或尿素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高秆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开始伸长时,将带梢小竹或带分枝的树枝(去叶片)插在行间,以便豆株攀缘生长。豌豆不耐水渍,春季要注意清沟排水。开花结荚时所需养分多,每亩施尿素7.5公斤、三元复合肥5公斤。鼓粒期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次。 荚用豌豆在荚果充分长大、籽粒尚未长大时采收。豌豆陆续开花结荚,采收要多次进行。春播的豌豆于4月上旬开始采收,6月上旬拉秧,亩产400千克;秋播豌豆10月上旬~11月中旬采收,亩产300千克。
采收
一般每2~3天可收1次。食豆粒的品种则在豆荚内的种于充分长大而鼓胀时再采收,此时豆荚仍为绿色。若留种或采收干豆,可等豆荚枯黄时再摘下。
冬选良种
可选用白花豌豆、中豌4号、中豌6号、荷兰豆、食荚大菜豌1号、无须豆尖1号、美国豆苗等品种。
深耕细整
豌豆忌连作,种过豌豆的地块要隔4~5年才能再种。深耕细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排水状况确定畦宽,菜用高秆品种1.5米(连沟)种2行,粒用高秆品种2米(连沟)种4行,矮秆品种2.5~3.5米(连沟)种6行。
施好基肥
播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条施或穴施。也可以用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穴施。
适期播种
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10000穴,每穴播种2~3粒,每亩用种量5~7.5公斤。高秆品种和苗用品种适当密植。菜用高秆软荚豌豆、高秆甜豌豆,行距70~80厘米,株距30厘米,便于管理采摘。中豌4号、中豌6号等早熟矮秆品种在11月下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0公斤,行距30~35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穴2~3粒。
适时收获
根据食用方式决定收获时间。一般粒用豌豆于开花后15~18天子粒饱满时采收;干豌豆于70%~80%豆荚枯黄时收获;菜豌豆(荷兰豆)在开花后12~14天嫩荚现子不现粒时采收;豌豆苗在播后30天左右苗高18厘米时采顶端嫩梢;作饲料的在盛花期收获;作绿肥的在收荚果后及时翻压。
豌豆在生长期间常会发生芽枯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豌豆主要虫害有蓟马、潜叶蝇、蚜虫、青虫、斑潜蝇、豆荚螟等,主要为害茎、叶、荚,特别是蓟马以成虫在豌豆子房膨大形成豆荚时为害,伤口在豆荚长成后形成针刺状斑点,虽不影响产量,但严重影响商品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