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农药中,什么农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最大
常用农药大致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
其中对人和动物危害较大的是杀虫剂、杀鼠剂等。
对于环境污染危害较大的是除草剂。其中尤其是广谱性的超高效除草剂,甚至可能会使得农药附近区域的植物全部死光,药效最长可能会持续几年。
其次,杀虫剂、杀鼠剂等农药对环境也有较大危害,例如农药混入水源中,可能会杀死水中生物如鱼类,甚至影响水流附近的动物及人类的生存。
农药对环境污染有什么样的生态效应?
农药使用后相当一部分漂浮在空气中被尘埃吸附扩散到外地或大气中,由于微粒小,在空气中不易降落,有时会被雨水淋洗降落到地面。
大气中农药污染的程度因地而异,在喷药地区的上空,大气中农药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温室中喷洒农药后,空气中浓度更高,浓度高达9.5毫克/米3。
(2)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田间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落入土中,这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使用浸种、拌种、毒谷、毒饵等用药方式将农药直接洒入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程度更大。
一般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决定于农药的施用次数、用药量和农药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稳定性高的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土壤污染严重;相反,用药次数少,稳定性差,易降解的农药污染程度轻。
不同土壤类型中农药残留程度也不一样,黏质土比沙质土残留时间长,有机氯农药在水田中残留时间短,在旱田中残留时间长。
农药残留主要集中在0~20厘米的表土层,随土层深度增加,农药残留程度降低,50厘米以下几乎检测不到残留农药。
(3)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田喷洒的农药及农药厂排放的“三废”可以通过农田灌溉、土壤淋溶、雨水冲刷等途径流入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源,造成水质污染,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美国在使用DDT农药10年后,所有的主要河流都受到了污染。我国各主要河流中也不同程度受到了农药污染。
(4)农药对农蓄产品的污染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直接附着在植物表面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生物间转移浓缩残留于农蓄产品中。
各类食品中六六六、DDT污染比较普遍,动物性食品污染程度高于植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污染程度:植物油>粮食>蔬菜>水果。
化学农药对农蓄产品的污染,家养动物高于野生动物;猪肉高于牛、羊肉;鸭肉高于鸡肉。在植物食品中,小麦>稻米>玉米;花生>大豆;粮食>蔬菜。
农药残留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施药的方式进入环境系统并引起污染的。土壤是最主要的承载体,起着污染物“储蓄池”的作用,继而在土—水—气圈和生物圈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一过程中农药化合物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发生了吸附和迁移、化学和生物转化、分解和代谢等变化,各种生物体在这一环境和生态系统中与残留农药不同程度的接触和吸收,并以食物链的方式在生物体之间进行着传递和富集,引起了农药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目前国内外对农药的环境生态效应是通过指示生物如蜜蜂、家蚕、鱼、鸟、寄生蜂、土壤微生物、蚯蚓、水蚤和藻类毒性试验,以及作物药害试验等进行安全性评价。作物及其农副产品中的残留农药则直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而引发健康问题。农药残留毒性主要通过环境与作物两条途径同时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因此,环境的清洁是农作物栽培、食品安全和人类生活健康的前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