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鹤楼到底是什么

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主要经营黄鹤楼品牌午间采、骑火系列茶产品,华中地区茶产业化的知名企业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是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的下属大型企业,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宣传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为目的,通过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华中地区茶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黄鹤楼到底是什么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出天然、绿色、无公害茶,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通过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先后在省内:英山、恩施、五峰、神龙架、长阳、随洲大洪山;省外:浙江、江西、福建、广西、河南等地建有集约化、高海拔、无污染、品种优良的绿色生态茶园基地2万余亩,且在延续传统种植方法的基础上,精选全国各地优良茶树品种,将传统的汉茶工艺与现代科学的制茶技术完美结合,开发出“天龙“

“黄鹤楼“两大品牌。

“天龙“牌茶叶,品种齐全,形态各异,包装精美,共涉及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茶类的一百多个品种,其中绿茶、花茶在湖北省茶叶评比中连年获得金奖、特等奖和优质奖,天然富锌茶、富硒茶、宜红茶更是充分体现湖北茶叶独有的特色,树立了绿色天然无公害天龙品牌形象。

公司主打“黄鹤楼“品牌午间采、骑火系列的翠螺、翠芽、翠尖更是取天然之精华,并通过了农业部茶叶质量有机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

“黄鹤楼“茗茶在品质上外形优美,口感醇正,回味甘甜,芬芳隽永,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有一套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运营模式,形成了以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叶基地为后盾,以科研发展为保障,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核心的——统一种植、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统一开发,统一物流配送。

目前公司不断扩大市场,已先后在中百集团、武商集团、麦德龙等大型卖场设有茶叶专柜60余家,货架100多个,形成了遍布各地的营销网络,逐步拥有茶叶产业化龙头市场。

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精心培育了一个全国重点茶

叶市场——汉口茶市。

公司通过政策优惠,服务茶商,

实行商品准入制,倡导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300多户入驻,分别来自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河南、云南、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市场荟萃了全国十大名茶、各地茗优茶、保健茶等在内的数千个品种,还有风格迥异的茶具,茶文化用品。

目前,市场经营面积2000多平方米,年经营服务总额达6亿元,2008年我司在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创办了分公司——武汉陆羽茶都管理有限公司,它是全国第一家现代高级茶叶市场,其功能齐全,集茶叶、茶具、茶餐厅、茶膳房、美容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且发展稳定,成绩显著。

市场通过规模经营,强化管理,创品牌等措施,被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市场,“消费者满意单位““消防先进单位“。

市场通过集中华茶文化、古玩、字画、工艺根雕等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一个集大型休闲、娱乐购物、品茶赏具的文化市场,已成为辐射华中乃至全国的茶产品流通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传递中心、茶文化推广交流中心和茶叶商务中心。

“求实、创新、拼搏、奋进“,我们将以此作为我们的企业精神,不断努力,锐志进取,实现黄鹤楼茶新的飞跃。

产品分类:茶业,茶/咖啡品牌理念:品牌发源地:湖北省武汉市企业领导:张峰电话:027-83783988,83792373品牌成立年份:2005

代表湖北特色的茶叶有哪些

我县茶叶生产发展时期是从1970年到1998年,这29年中大部分年份是稳步建园,略有发展。其中发展步伐较大的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5年至1980年,当时的部分社队从兴办社队企业的角度出发,利用荒山坡地开垦茶园,如新洲的大营盘、马家河的观音台、花桥的中梁子、蒋家堰的长梁子、洛河的塔二湾、锅厂湾、水坪的纪家山、泉溪的太平关、兵营的迷魂阵、天宝的蔡坝等社队茶场;到1980年,面积突破2万亩,产量突破20万斤。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8年,随着富民政策的提出,农村农业生产方针的调整,农民看到了发展茶叶生产的出路,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部分乡村在发展茶园上也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开垦荒山逐步向好地转移,在建园的方式上也开始由过去挖窝点播向开槽换土条播种植转变,先后建成了县河的牛角尖、水坪的前进、梧叶子沟、八宝山、红石岩、春山、中峰的小南沟、大南沟、同胜、土城子、青草坪、石松、龙坝的老王沟、鄂坪的九湾、天宝的张家山等一批乡镇和村办茶场,14个农林特场也都建设了一批茶叶基地。到1998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7000亩,茶叶产量达到了99万多斤,面积、产量分别比基础时期的末年增长2.7倍和9倍,茶叶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骨干项目。

这个时期是从1999年至2006年。199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茶叶支柱产业的口号,“十五”期间又提出建设茶叶大县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生态茶园建设和有机茶开发为发展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壮大龙头、依托信息市场,加快发展、集约经营上规模,完善体制、强化管理上产量,精加工、深加工出精品上质量,抓好营销上效益”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领导班子和专门办事机构,文件上写茶叶、开会讲茶叶、同基层干部和农民说茶叶,检查工作时看茶叶,组织农业、财政、发改、银行、扶贫等部门扶持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建设,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形成了发展茶叶产业的强大合力。

一是高标准建设茶园

施工前,乡村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勘测设计,每亩按333米划线。每年在夏挂秋播后,乡村集中劳力,按照设计线路开槽,然后填草回土,乡、村各自为战,联片建园,实行双行密植条播,8年兴建茶园11.3万。

二是引进良种、良苗

引进良种、良苗,放弃了就地取材、自采本地种子、自行播种的传统作法。8年中共引进福鼎大白茶种800多万斤,并购进无性系茶苗10万多株,加快了茶苗生长发育,提早了采摘时间,提高了产量。

三是开展技术培训

县茶叶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专门安排技术人员,利用有关会议和党校阵地,对茶场生产人员和乡村干部讲授茶叶建园、管理、修剪、施肥、采摘、加工制作和干茶保管等方面的技术。还聘请了华农大的技术人才深入到茶场现场操作,传授技术,茶叶成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龙王垭茶场生产的龙峰、箭茶,梅子垭的梅子贡茶多次获得省奖,部分产品由湖北名茶成为国家名茶,名牌成为品牌。

四是加强茶场的“五大”配套设施建设

做到了办一个茶场盖一栋厂房车间,修通一条公路,架设一条通电线路,配齐一套加工机械设备,修通一条通水渠道。全县共有茶场场房面积66000平方米,其中车间23000平方米,通场公路280公里,通电线路400公里,自来水管道280公里,茶叶加工设备1000多台套。

五是进行了企业改制和营销网点建设

对龙王垭、前进、梅子垭茶场实施企业改制,组建了龙王垭、梅子垭两个茶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改制后公司运转正常,成效显著,茶叶产品销路越来越广,营销网点越来越多,县内外加之省外达到70多个,营销人员130多人,基本实现了直销、经销、代销一条龙。

该县茶叶生产从基础时期开始,经过稳步发展,顺利完成了建设茶叶大县的战略目标,到2006年底,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了15万亩,比基础时期的末年1969年增长了14倍,比发展时期的末年1998年增长了4倍,茶叶产量突破了200万斤,比基础时期的末年增长了19倍,比发展时期的末年增长了1倍多。全县302个村,有茶园的村301个,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其中300亩以上的村103个,占村总数的34.2%,1000亩以上的村32个,占村总数的10.6%,万亩以上的乡镇5个,占乡镇总数的33%。茶叶产业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2006年,全县茶叶综合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00多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 发展茶园是建设茶叶产业的基础,而强化配套措施搞好跟踪服务,是建设茶叶支柱产业的关键和着眼点。因此,在继续发展茶叶基地的同时,必须在相关配套措施上下功夫。

1、依靠科技进步,抓好技术培训。

引进外地人才和启用本地有技术专长的人才,组成技术队伍,采用举办培训班和实地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乡镇村组干部、企业人员和茶农培训建园播种技术、茶园管理技术、茶叶的采摘制作技术、成品营销技术等,不断探索科技兴茶、科技制茶的新路子。

2、加强茶园管理。

一是每年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严防茶园荒芜。二是追施有机肥。在肥源不足的情况下,推广草覆盖,在茶行开槽,在槽内填入茅草、禾秆,然后盖土,使之腐烂,增加有机肥效。三是抓住时机修剪茶树。每年秋末冬初对茶树进行一次修剪,使茶树蓄积养分,促进春芽的旺盛生长。四是改造老茶园。50、60年代的一批老茶园,茶树已老化,产量低。对这一部分茶树应有计划的分期分批进行台刈,使之重发新梢,提高产量,为老茶园注入新的活力。

3、发展茶类。

竹溪主要是生产绿茶,乌龙茶生产已开始起步,填补了单一生产绿茶的空白,还需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考察和引进砖茶的生产技术,在利用芽茶的同时利用叶茶发展砖茶,进行边销,实现春茶、夏茶、秋茶一起上,既能扩大茶类,又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4、加强品牌建设。

扩大公司的辐射面。龙王垭的竹溪龙峰、梅子垭的梅子贡茶已成为两大茶叶品牌,改变了多年有名牌无品牌的局面。今后,一要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利用新茶上市的品尝,年度茶叶的评比,风景旅游区的窗口展示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二要扩大辐射面,梅子垭应向南边的泉溪、丰溪、兵营、天宝、桃源、向坝等乡镇辐射,龙王垭向东北边的新洲、县河、水坪、中峰、蒋家堰、龙坝、城关等乡镇辐射。

5.进行了企业改制和营销网点建设

一是要一如既往地咬紧茶叶产业不放松,县茶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应经常深入茶叶基地、龙头企业,了解和解决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县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乡镇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茶叶产业再上新台阶。近5年竹溪县新发展茶园6万亩,总面积达到11.5万亩,在全省各县(市)中名列第二。进入采摘期茶园4万亩,年产量123万斤,实现收入4500万元。“龙峰”、“箭茶”、“银桥”等7个精品名牌茶叶产品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3个品牌获绿色食品认证。“龙王垭”商标成为湖北省茶叶著名商标,龙王垭茶场被确定为“湖北省有机茶示范基地”。以龙王垭茶场为核心,17个中小茶场组成“湖北龙王垭茶业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拥有茶园2.2万亩,成为湖北省第一大茶业龙头企业,产品开始销往欧盟和日本。水坪镇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十大名乡名镇”。

1.采花毛尖

"绿珠"牌采花毛尖茶,产于五峰县采花乡,五峰县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销的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年产值1000多万元。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细秀匀直显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2.龙峰茶

"龙峰"牌龙峰茶产于鄂西北竹溪县龙王垭茶场,该场是竹溪县茶叶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

其茶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壮实显锋苗,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叶底嫩绿匀齐。

3.松针茶

绿生牌松针茶产于部西北高香绿茶区的保康县,是保康县茶叶办公室和绿生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销的名牌产品。

年产值1000多万元。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圆直,锋苗挺秀,似松针状,色泽翠绿,香气鲜嫩持久。

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4.松峰茶

"松峰"牌松峰茶产于历史悠久的鄂南羊楼洞茶场,先后多次被评为农业部和湖北省优质产品,1995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

荣获99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国家名牌产品。

品质特点:外形紧细匀齐,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5.峡州碧峰

"平湖"牌峡州碧峰茶产于西陵峡以北的半高山地段,是宜昌县太平溪茶叶公司生产和经销的名牌产品。

其特点是:条形紧秀、色泽翠绿、香高持久、汤色绿亮、滋味鲜爽、叶底匀齐。

6.恩施富硒茶

恩施富硒茶产于着名的鄂西南武陵山茶区,绿林翠峰、伍台绿针、雾洞绿峰是恩施富硒茶的佼佼者。

绿林翠峰茶由鹤峰县绿林茶场生产;伍台绿针由宣恩县伍家台贡茶总厂生产;雾洞绿峰由利川市雾调茶厂生产。

7.邓村绿茶

"邓村"牌邓村绿茶由海拔800余米的宜昌县邓村茶业公司和宜昌县国营邓村茶场联合生产和经销,是典型的高山云雾茶,年产值2000多万元。

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重实,色泽翠绿油润,香气粟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8.天堂云雾茶

"长冲"牌天堂云雾茶产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国营长冲茶场。

按不同鲜叶嫩度和加工方法,分成三个品级,即:春笋、春蕊、春茗。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显毫,翠绿光润,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9.水镜茗芽

"水镜"牌水镜茗芽茶产于鄂西北高香绿茶区水镜故居的南漳县,是湖北水镜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和经销的高品位名茶。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细圆挺直带毫,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整齐。

10.归真茶

"归真"牌归真茶由湖北归真茶业集团公司生产,主要包括归真红茶、绿茶、花茶、减肥茶、袋泡茶、茶水、茶食品等系列产品。

现有九家控股公司:湖北归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土畜湖北茶麻进出口公司、湖北归真饮品厂、湖北省汉口茶厂、湖北丰源公司、湖北归真五峰、随州、英山、宜都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等。

公司研制出的归真茶水、茶粉,已获得国家专利。

1998年在杭州、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均被评为金奖。

扩展资料: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

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

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饮茶始于中国。

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

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茶叶饮品-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