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何要进军养猪界?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站在风口,哪怕是一只猪都能飞起来,这叫风水轮流转,这一次轮到了猪站在风口。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猪肉占全球总量的50%多,可见市场需求之大。然后我国虽然是猪肉消费大国,但猪肉生产效率却非常低,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其他国家的猪肉。
前几天华为总裁段爱国表示,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华为决定进军养猪界,推出智慧养猪方案,用智慧资源感知万物。这个消息令舆论大哗,难道华为在老美的打压下,芯片断供,手机业务受挫不得不当猪倌吗?
世界顶级的高 科技 企业宣布要养猪,是否过于大材小用,是不是被老美逼得改道了,当然不是,华为有自己的定力、战略和高招。按照任正非的说法,至少包含了三大原因:
一是华为推出智慧养猪方案,已经深刻认识到了 科技 加农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华为必须助推这一产业高速发展,实现养殖产业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二是全面启动南泥湾计划,生产自救。尤其是华为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遭遇老美一轮又一轮的打压后,华为手机销量下滑,在5G运营商业务等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养猪的前景很广阔,我国每年要消耗掉5500万吨猪肉,占全球消耗的半数,从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华为进军养猪产业,一方面可以填补这个缺口,另外一方面也能为华为带来海量的营收。
三是全新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养殖技术,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华为的养猪是源于华为与挪威合作,基于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型三文鱼养殖新技术。三文鱼的养殖难度很高,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渔民,一天24小时去盯着投喂和投药,用了华为的5G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养殖,比最有经验的渔民效果都好,而且成本更加低廉,这种模式当然可以推广到其他畜牧养殖!在养猪场里配置着高清摄像头,实时数据通过5G基站传给信息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通过猪的姿态形态作出智能判断,好比是每头猪都有全国最顶级的兽医,24小时盯着。饲养人员带着AR眼镜进入猪舍工作,每一头猪上面都有一个虚拟的处置箭头,提示的这头猪该喂食了或者该吃药了。
这可以自豪地说明,华为进军养猪界是真的,但并不是去当猪倌,而是要引领一场养猪技术的革命,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一场令人振奋、载入史册的变革!
2018年11月20日,京东金融宣布更名京东数字科技,并正式发布了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京东农牧主要基于机器人、AI、物联网和SaaS, 为大中型养猪场提供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在其中实现“猪脸识别,全链溯源”。
在这过去一年里,这些互联网公司养猪养得怎么样了?猪脸识别是不是噱头,人工智能技术有没有提高生产效率,农户对“人工智能(AI)养猪”的接受程度如何?
近期,澎湃新闻记者走进民营养猪企业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人工智能(AI)养猪”背后的故事。
从1991年创立到现在,民营猪企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养了28年的山黑猪,产品提供给沃尔玛山姆店、家乐福、永旺、华润Ole、京东7Fresh等。40岁的精气神CEO孙延纯子承父业后,心里有了新的盘算,除了积极引入机械化设备提升效率,是否还可以引入更多智能化手段来养猪和改善管理流程?
比如,养猪的一个难题就是,千万头小猪,如何数得清具体的数目,如何认得出每一只猪。过往的做法是给猪打耳缺——若是遇上猪的疾病或者是生育,可用打耳缺的方式来记录。
外行看来,耳朵上的“缺儿”或许是猪耳自生的形状,内行一摸一看就知道,这猪是哪一批次,经历过什么。不过,如果能够研发出“猪脸识别”技术,用智能手段记录猪的采食量、体温变化、运动情况等各种信息,将各项信息记录在云端,每头猪都有自己的档案,会不会更方便,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再更进一步,从养猪场的管理流程来看,如果能够借助机器的力量提示员工“什么时间节点出现在什么位置上”,是否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这些技术的进步说起来逻辑上很简单,但像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是做不了这方面研发的。所以我们迫切有这种需求,需要一些高科技企业和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去做这个事。”孙延纯说。
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孕育于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来赋能更多的传统行业,帮助其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运营效率,这在腾讯被称做产业互联网,阿里巴巴是产业数字互联化,京东叫产业数字化。在农业领域,科技企业也开始涌入。
6月13日,在吉林白山抚松精气神养殖基地,京东农牧副总经理李佳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最初研发猪脸识别技术,并不是目前“畜牧业智能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是为了京东保险团队的需求。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我们开始做猪脸识别是因为给京东保险里面的猪上保险。可能养了一百只猪,给其中10只上了保险。(但)不管谁死了,我都可以去报保险,因为保险公司也不知道你这一百头猪中哪十头是我上了保险的,所以即使其他90多只猪有死的,都可以去报。我们京东当时有保险团队,非常希望通过一种手段来把这十头猪认出来,所以我们在2017年就开始研究猪脸识别的技术。”
于是,这群技术团队人员便“扎进了”养猪场。“2017年的9月份开始,因为做保险这个事,我们经常去猪场里采集数据,发现了中国畜牧业的现状,于是我们开始做京东农牧。”
中国是世界养殖业大国,其中生猪存栏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猪肉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在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生产成本方面等方面,离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养殖成本来看,“这是2017年的数据,我们每一公斤猪肉的成本大约是7块8毛2,美国每公斤猪肉所需要的成本只有3块9毛7。”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