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香菇是怎样生长的?

1.菇场的选择 一般选择通风良好、不涝、不干旱,不是粘重土壤,管理方便的地块。桃树枝叶的生长以覆盖种植面积的70%以上为宜。 2.做畦 在桃树的行间做出畦床,宽40--60cm,深10--15cm。最好是秋收后土壤上冻前做好畦,播种前稍加整理即可播种,也可在当年春季土壤刚刚解冻后做出。畦底部中间稍高一点,呈龟背型,将来发菌期间避免雨水渗入料内。 3.配料和灭菌 (1)木屑选择:木屑以壳斗科、榆科等硬杂木屑为好,桦木料、豆科、蔷薇科等软杂木亦可,但不能使用松、柏木屑。木屑要求无霉变、无油污。 (2)配料比例:木屑78.7%、麦麸19.7%、石膏粉1.5%、50%可湿性多菌灵0.1%。 (3)拌料:先将木屑、麸、石膏粉按比例拌匀,再加多菌灵水拌干料,使含水量达到60%为止。即水分要求用手握有水液、无水滴出、落地即散开为宜。 (4)灭菌:将培养料先在蒸屉上加装10cm,然后待蒸汽上来时注意观察,哪有蒸气往哪加料,直到差10cm满锅时封锅。待温度达100℃后,旺火蒸2--2.5小时后,才能出料,要求培养料全部进行高温灭菌。将灭菌好的培养料装入已消毒的编织袋内,培养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再播种。 4.播种 (1)菌种:选择品质优、耐高温、产量高的品种。菌种要在播种前1天准备好,在掰料室内,将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每667平方米用量200kg。 (2)播种时间:香菇露地栽培成败的关键在于发菌阶段,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平均地温5℃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的最佳时期为2月底至3月底。 (3)播种:播种前畦床先用白灰消毒,每平方米畦面、畦埂用白灰200g。为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每平方米撒敌百虫10g。播种时采取混播加表播的方式,即将2/3的菌种混拌到培养料里,留1/3做表面盖种。播种时先铺1.2m宽的地膜,边铺边播。料厚9--10cm,用木板耙耧平,盖上表面菌种,撒均拍实,即:将原来的9--10cm松散料压成6--7cm厚,拍好后在料面上稀疏均匀地放上稻草(稻草事先要用3%石灰水浸泡4--6小时,捞出控干表面水分后才能使用),每100cm左右用一稻草把通风换气。然后,将塑料薄膜回折,盖好后覆土2--3cm。每天观察培养料温度,使料温最高不超过18℃,超过此温度时,要覆土加厚到4--5cm。 5.播种后的管理 (1)打包上帘:播种后30--40天,栽培面积有80%菌丝穿透培养料,畦面内培养料长满形成一个整体,经观察菌丝洁白上下一致,要将塑料上土撤掉,揭开薄膜,将稻草拿出,再将塑料膜折回,每隔30cm左右放一块石头支起塑料膜,以利通风透气。打包时用柳条、竹条等做30--40cm的小拱架,上放草帘,避免阳光直射培养料。 (2)催菇转色:转色的好坏、早晚是决定整个栽培期产量的关键。打包后3--5天,进行通风。选择无风、无雨天,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2点的高温时期。卷起草帘,打开塑料膜,料面有吐水和积水的地方用海绵吸除,通风半个小时左右。促使绒毛菌丝倒伏,使之在菌块表面形成一层薄的菌膜并分泌出一种褐色素,开始转色。正常情况下,从撤土揭膜至转色完成约需20--30天。菌丝生理成熟,没形成原基,要选择无雨的晚上,太阳落山揭、早晨太阳出来前盖。经5--6天昼夜温差刺激,转色的菌膜棕红、油亮,培养料中原基突起,表面出现爆米花状裂纹,说明菇蕾很快要出现。 6.出菇管理 适时播种、菌丝发育及管理正常情况下,5月底至6月初可见“报信菇”,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的菇较小,而且菇较薄、柄短、色淡,商品价值不高。此季节正值连续高温,出菇很少。直到8月初气温降低,温差增大,当日温差超过10℃以上时,则可大量出菇。2000年8月2日降了1次大雨,到8月5日,不同地块都大量出菇,2001年7月31日,降了1次小雨,到8月3日,开始出菇。每667平方米出菇平均达1000kg以上,直到初上冻为止,可采3--4潮菇。秋菇采收后,将草帘或碎草盖到菇床上越冬。第2年4--5月份,又可连续出菇500--700kg

香菇是怎样生长的?

香菇的种植方法及原料,都有哪些呢?

“用林山杂木种香菇,我今年就净赚6万元,俏得很,得预先订货。”2011年7月8日,湖南省浏阳市七宝山乡升平村双丰组村民邱伏问指着一群菇贩说,笑得满脸灿烂。 浏阳市有林山507万亩,四季如春,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极宜种植香菇、中药材。该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林山杂木和林下闲地,大力发展香菇、药材产业,打造立体林业经济。

林下种香菇走俏的绿色食品

在浏阳市七宝山乡,漫山遍野都是种香菇的主要原材料――杂木。林下种香菇既除掉了与森林争水、争光、争肥的杂木,又为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香菇属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抗癌作用高出绿茶1000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市场销路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在七宝山乡升平村刘春生家的食用菌基地,培育间内密密匝匝地摆放着2万根50厘米长的菇棒。他介绍说:“这些菇棒用杂木屑、麸皮、红糖、硫酸镁粉等做成。香菇孢子从浙江运来,在菇棒中培育后,栽培到大棚内。”值得一提的是,在菇棒内加入红糖的做法,使香菇的营养成分更高,更加鲜嫩可口。

今年68岁的刘春生种植了4亩大棚香菇,按每根菇棒产0.75公斤鲜菇算,总共可产香菇3万公斤,一年纯收入可达11万元。目前,他的食用菌已经进入了武汉、株洲、长沙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他准备下一步通过流转的办法,租赁更多的林地,扩大林下香菇的种植规模。

七宝山乡人大副主席毛雄伟介绍,该乡山区人口占80%以上,山区温度低,特别适合种植香菇。为此,乡政府通过组织农民外出参观、选树典型、广泛宣传、技术帮扶等方式,鼓励农民发展香菇产业。目前,该乡种植香菇80万筒,按照市场价格5元/筒,仅此一项,该乡可增收400万元。

林下种药材农民致富的新门道

在七宝山乡台村华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500亩林下药材基地,笔者看到,白术长势旺盛,50多名壮年男子正在中耕除草。村民周岳兵说:“这片药材基地里有我家的4亩林地,统一流转给华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流转费1360元/亩,我在合作社里打工,全年可收入2万多元。”他算了一笔账:林下闲地种药材,不仅省力气,耕地除草养护了林木,而且效益更高。种植中药材前,他的每亩山林年收入不足1000元,种植中药材后每亩地年收入7100元,4亩地的年收入共2.84万元,每年增收2万多元。

据合作社经理邓华生介绍,基地实行白术、柴胡、射干、玉竹等草本药材轮作的生产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实行订单收购。合作社还选派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无偿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必须搞好基地建设,形成规模。近年来,七宝山乡政府通过组建专业协会,带动基地建设,做精做大特色产业,促进了山区农业种植结构的科学调整,让山区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该乡白术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亩产1300多公斤,亩收入达1.04万元,年创经济产值400多万元。

香菇的种植方法及原料,都有哪些呢?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好,我是大亮,在北京桃城镇从事果树种植30年,关于如何提高香菇的质量和高产,说明他的观点,那么我可以我看到很多资料,发我下的写作方法是最有效的,揭露了一种种植高产用香菇的方法,包括香菇菌袋的生产和管理,接种,菌种,捕捞,栽培和采摘香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闲置土地上栽培的扁豆的产量可达到每平方米12公斤左右,菇体厚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大棚管理采用自动控制,劳动强度降低。

通过严格管理,减少病虫害,产生的菌渣可作为有机农家肥使用,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高产扁豆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料由以下材料组成。栗子枝粉75-80%,麦麸18-20%,玉米粉0-2%,白糖1-2%,石膏1-2%;将上述栗子枝粉、麦麸、玉米粉和石膏搅拌成培养基,按重量加入水55-60%,搅拌融化,然后加入糖水,在无菌环境下将粉末搅拌均匀,6-8小时内装入聚丙烯塑料袋。,即菌袋,每袋重1.5-2公斤;将菌袋置于0.025mpa的压力下,升温至100℃,灭菌4-6小时;销毁细菌将菌袋转移到无菌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后,培养温度控制在23-25℃,并喷洒涂膜。根据地形,坩埚宽1.3米,檐槽深20厘米,设置宽度。8米高、2米高、38米高的标准温室,温室内设置自动喷灌系统,每隔12米设置一盏12瓦节能灯,温室墙体安装6层防晒保温系统;当菌袋壁上的凸点占表面积的2/3时,将菌袋转移到田间,使菌堆适应田间环境,然后将菌袋严密包装。

在香菇栽培阶段,温度为10-20℃,湿度为50-80%,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为1600-2000lx。栽培过程中,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5-8分钟;蘑菇成熟后,进行采摘,采摘后清除剩余的蘑菇和其他杂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