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理解耕作制度的两大功能

①微观技术功能。

如何理解耕作制度的两大功能

主要研究作物与气候、作物与土壤作物与作物、作物与投入等方面的技术组合问题,进而形成全面协调持续增产稳产的技术体系。

②宏观管理功能。

作为宏观战略管理,耕作制度包含适用于一定生产环境条件,并服务于既定生产经营目标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作物生产布局和技术运筹方案,进而实现农业系统的总体优化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耕作制度的范围很大,包括种植制度,土地复种指数等;其中种植制度中就包括熟制,农业作物的布局等等。

二、熟制、耕作制度、复种指数有3点不同:

1、三者的概述不同:

(1)熟制的概述:一年在一块土地种植制度或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先后种植两种或两种以 上作物的种植制度。

(2)耕作制度的概述: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有关的技术措施的总称。

(3)复种指数的概述: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

2、三者的分类不同:

(1)熟制的分类:包括一熟制和多熟制。

(2)耕作制度的分类:主要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技术措施。

(3)复种指数的分类:复种种类主要的有稻-稻-麦(油菜)、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甘薯等。近几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发展了小麦-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

3、三者的研究意义不同:

(1)熟制的研究意义:对于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熟制,统称为多熟制。常见的如麦-稻一年两熟,蚕豆-稻-稻一年三熟,冬小麦-夏玉米或大豆-冬闲-棉花二年三熟等。在中国,两千年前已有粟收种麦。

(2)耕作制度的研究意义:耕作制度是农作物栽培的方式及用地、养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总称,又称农作制度。它以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包括土壤耕作、栽培、施肥、灌溉、水土保持。

(3)复种指数的研究意义:根据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