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养螃蟹池高温怎么培藻

高温期河蟹缺氧死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养螃蟹池高温怎么培藻

对于河蟹养殖户朋友来说,最揪心的事情莫过于河蟹出现死亡了。然而,进入六月份,河蟹的死亡量逐渐增多,这给养殖户朋友带来了不少烦恼。那么,河蟹为什么会出现死亡呢?笔者认为,死因千百种,结果都一样,而高温期河蟹死亡最终还是因缺氧而死。

在这里,我把缺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缺氧,另一种为非生理性缺氧,即外部环境缺氧。

一、生理性缺氧

河蟹的生理性缺氧,主要是指由于河蟹呼吸器官鳃(有6对)受到损坏,或运载氧气的物质(血蓝蛋白)受到影响后,河蟹自身吸收和运载氧气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缺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1、黑鳃、烂鳃

河蟹的鳃如同人的肺一样, 当河蟹鳃组织出现损坏时,必然导致河蟹吸收氧气的能力下降。

2、鳃挂脏

当底部、水体环境变脏时,河蟹吸入大量脏东西附着到鳃上时,阻碍了气体交换,影响河蟹对氧气的吸收。

3、中毒

当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过量时,对河蟹的呼吸蛋白即血蓝蛋白造成影响后,导致河蟹的运载氧气的能力不足,出现缺氧。

二、外界环境缺氧

顾名思义,外界环境缺氧主要是指河蟹塘水体的溶氧不足。其原因为水体中氧气的来源量小于氧气的消耗量。

1、氧气来源

河蟹塘氧气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藻类和水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当水体藻相不均或严重缺少时,产氧必定下降。当水体中的水草的活力不足时,光合作用产氧能力下降,导致水体溶氧量会出现下降。

2、氧气的消耗

河蟹塘氧气的消耗主要来自于“水呼吸”。“水呼吸”是指水中微型生物耗氧,即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质在细菌的参与下的分解耗氧。同时,败坏的水草也会大量消耗水体氧气,健康的水草夜间也会大量耗氧水体氧气。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河蟹缺氧,进而控制、降低河蟹的死亡数量呢?

1、降低生理性缺氧

黑鳃、烂鳃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消毒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如使用碘制剂(“超碘”“金碘”等)、戊二醛(“菌毒必克”等)等进行消毒。鳃挂脏时,可以通过改善底部和水体的环境进行处理,如使用改底产品(“全效底改”、“强效底净”等)、调水产品(“活力益水素”、“黄金益菌素”等)等。当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多时,可使用“水博士”、“解毒灵”等解毒产品进行解毒。

2、增加氧气的来源

1)保持水草的活力:定期(如10~15天)使用草肥(“蟹草肥”“蟹草肥B型”“护草灵”等)

2)调节藻相:高温期间容易爆发蓝藻,应该千方百计预防蓝藻的产生。蓝藻在高温、高pH值、低碳源、缺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所以建议平时根据水质情况,使用“活肥”定期培养硅藻,“黄金益菌素B型”调节菌相,以菌护藻,菌藻平衡。

3)使用氧化型底改或化学增氧剂:具有增氧作用的氧化型改底产品,如“全效底改”、“强效底净”,“原子氧”、“粒粒氧”等增氧剂。

4)使用增氧机等机械增氧设备

5)换注溶氧较高的外源水:如果池塘水质较差而外源水较好,可以适当加注,或者利用曝气后的深井水。

对于养殖来说,高温期河蟹死亡是很不划算的。管理好水质,保持塘中的溶氧充足,顺利度过高温将是成功的保障。

硅藻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一. 如何做好防倒藻防蓝藻防底臭三方面工作呢?

防倒藻:夏季温度高,藻类生长代谢快,水体里面的营养成分消耗也快,藻类营养成分的供给不足或营养比例变化极容易引起藻相变化,容易发生水变或倒藻,从而造成养殖品种应激,甚至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对策:勤用活菌类产品分解死藻,每周用解毒型改底和水佳美一次,保持藻类适度的活力,避免藻类过旺和倒藻,保持均衡藻相。防蓝藻:夏季是蓝藻高发季节,蓝藻喜欢高温静水、pH偏高以及高氮低磷的水体环境;蓝藻一旦爆发,其他藻类生长受抑制,而且在短时间类迅速生长,造成水体藻相过浓,容易造成缺氧,产生毒素等危害。对策:高温季节经常使用净水先锋和生态宝泼洒,降低水体的pH,减少蓝藻爆发的机会;每周用解毒型改底和水佳美一次,保持藻类适度的活力,打破蓝藻营养需要,抑制蓝藻发生,保持均衡藻相。防底臭:夏季高温,投饵量大,产生的粪便、残饵也多,以及死亡藻类等堆积在底部发酵,导致底臭、底部缺氧以及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氮等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养殖品种烂鳃、细菌感染、中毒以及偷死等疾病。对策:经常用底清爽和生态宝分解池底垃圾;若已发生底臭,立即用底舒心配合清凉增氧型改底泼洒,第二天用底清爽和解毒型改底泼洒即可抑制底臭。二、池塘倒藻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1、溶氧下降。大家都知道池塘中的氧气70%来自于池塘藻类的光合作用,大量的藻类死亡势必会造成池塘溶氧快速下降,同时藻类在死亡以后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更加加剧了池塘缺氧。

2、PH下降。池塘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是被藻类光合作用吸收掉的,当藻类大量死亡以后,二氧化碳无法被吸收,在水里生产碳酸造成池塘PH过低。

3、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池塘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大部分都是被藻类吸收,当藻类大量死亡以后,氨氮、亚硝酸盐无法被吸收,同时藻类在被分解的时候也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进一步使池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4、死亡的藻类容易滋生大量弧菌。弧菌在生长的过程中喜欢附着在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和死亡的藻类中,同时喜欢厌氧的环境,当藻类大量死亡沉入池塘底部以后,创造了适宜弧菌生长的环境,容易引起弧菌爆发。

硅藻常用一分为二的繁殖方法产生。分裂之后,在原来的壳里,各产生一个新的。盒面和盒底分别名为上、下壳面。壳面弯伸部分名壳套。上下壳套向中间伸展部分,称相连带。上下相连带总称为壳环,这个面称壳环面。有些种类,如根管藻,在壳环面细胞壁上还有很多次级相连带,或称间板。细胞质和一般植物细胞相似。生殖方法有形成复大孢子、小孢子和休止孢子等。

根管藻

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为硅藻最普通的一种生殖方式。分裂初期,细胞的原生质略增大,然后核分裂,色素体等原生质体也一分为二,母细胞的上、下壳分开,新形成的两个细胞各自再形成新的下壳,这样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中,一个与母细胞大小相等,一个则比母细胞小。这样连续分裂的结果,个体将越来越小。这在自然界和室内培养的硅藻中可以见到。

复大孢子

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个限度时,这种小细胞就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复大孢子的形成方式有无性和有性两种。

(1)无性方式是由营养细胞直接膨大而成,如中心纲的变异直链藻。

复大孢子

(2)有性方式是通过接合作用,借助运动或分泌胶质使个体接近,然后包围于共同胶质膜内,进行接合。

小孢子

多见于中心硅藻的一种生殖方式,细胞核和原生质多次分裂,形成8、16、32、64、128个不等的小孢子,每个小孢子具1~4条鞭毛,长成后成群逸出,相互结合为合子,每个合子再萌发成新个体。

休眠孢子

休眠孢子是沿海种类在多变的环境中的一种适应方式。休眠孢子的产生常在细胞分裂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然后产生厚壁,并在上、下壳分泌很多突起和各种棘刺。当环境有利时,休眠孢子以萌芽方式恢复原有形态和大小。宽扇根藻结构示意图

硅藻的代表植物

小环藻属硅藻的植物体单细胞,有些种以壳面互相连接成带状群体。细胞圆盘形或鼓形。带面平滑。有多个载色体,呈小盘状。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每个细胞产生1个复大孢子。

小环藻

属小环藻属属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植物体单细胞,有些种以壳面互相连接成带状群体。细胞圆盘形或膨形。壳面为圆形,少数种为椭圆形,边缘部有辐射状排列的线纹和孔纹,中央平滑或具颗粒。

小环藻属是海产或淡水产的浮游藻类,也有土生的情况,早春时节大量出现。

羽纹硅藻属

硅藻的植物体单细胞或接成丝状群体,壳面为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极少数种两侧中部膨大或成对称的波状。壳面具两侧对称横向平行的肋纹。色素体两块,片状,位于细胞带面两侧,常各具1蛋白核。

羽纹硅藻属

羽纹硅藻属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

硅藻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并有各种形状和大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