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旱优3号的相关信息

新闻报道

旱优3号的相关信息

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 旱优3号在沪丰收9月上市 2007年9月17日 08:49 来源:文汇报 作者:任荃 选稿:郑闻文

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沪喜获丰收。在节水50%的条件下,“旱优3号”平均亩产达560公斤,与普通杂交水稻产量持平。本月下旬,“旱优3号”新米即可上市,比同期播种的杂交粳稻早了40多天。

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我国总用水量的50%左右,而干旱已成为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2003年,通过对大量水稻抗旱资源的筛选与转育,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了世界上首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一年后,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沪诞生。去年起,“旱优3号”通过了相关省市的农业新品种审定,开始大面积推广。在广西、浙江、湖北、海南等地的试种中,该品种普遍表现出节水抗旱、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的特性。今年,“旱优3号”首次在上海大面积种植。在奉贤现代农业园区,40余亩“旱优3号”经过106天的生长发育,昨天进入收割期。

经专业部门检测,“旱优3号”米质达到农业部二级优质米标准,与上海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杂交水稻“寒优湘晴”米质相当。

在产量、米质双达标的基础上,“旱优3号”表现出节水、节地、节药且生态环保的种植优势。市农业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告诉记者,这40亩“旱优3号”除整地、施用农药时灌溉3次水外,其他时间均干旱管理,而同田杂交水稻全生育期灌水次数达10余次。此外,由于田间不存在淹水,种植“旱优3号”还能避免甲烷排放,减少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开镰收割 2007, 九月 19 - 19:35. 第一版 上海科技报 张秀华 摄影报道

中国的稻谷生产史上应该记下这一天,2007年9月16日,上海水稻还刚刚抽穗,一片葱绿,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却已开镰收割。它比同期播种的杂交水稻整整提前了40天开镰,全生育期为106天,在节水超过50%的种植条件下,亩产高达561.6公斤。

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已双双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干旱则是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水稻生产用水占用了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我国总用水量的50%左右。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农业灌溉水每年会有近1000亿立方米的缺口,约占全国水消耗总量的六分之一。而为了追求高产加大施肥和用药量又加剧了土壤富营养化面源污染和水上流失等环境问题。因此,上世纪70年代,国际水稻所就最早启动并逐步带动了世界各国开展水稻抗旱研究。直到上世纪末,国际上对抗旱性鉴定的科学方式达成共识,并获得一批优异的抗旱资源。

中国的旱稻研究基本与世界同步。在国家“973”、“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市农委重大项目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下,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进行了抗旱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先后提出了“土壤水份梯度鉴定”,建立了植物抗旱性鉴定设施;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强的种质资源;克隆了一批节水抗旱基因;育成了“中旱3号”、“沪旱3号”、“沪旱15号”等节水抗旱新品种,并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使中国的旱稻研究大踏步地走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在选育成常规旱稻同时,研究的又一重要突破口是,通过筛选转育,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进而实现了与恢复系、保持系三系配套,育成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使上海种源农业实现了又一重大突破。

今年,科技人员在种植条件较差的地块首先试种了50亩。6月3日播种,9月16日收割。106天的全生育期仅配合整地和施用农药灌溉了3次水,比杂交水稻少灌水7次;今年为病虫害高发生年,同期杂交水稻防治次数共9次,而旱优3号仅为3次,每亩节约农本150元,更减少了每亩数百吨的污染水排入河道。记者随专家们踩进干硬的稻田,看到金黄稻穗沉甸甸垂挂着,虽已到开镰时分,却依旧是茎秆粗壮,翻开株叶细看,全无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稻多发病;剥开数粒稻谷,米粒细长晶莹,清香扑鼻而来。

专家认为,“旱优3号”不仅节水高产,生态环保,而且提前40天成熟,为争取多茬口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证。

编辑作者:曹开雄 中国上海

2006年广西认定,编号:桂审稻2006066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桂中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中旱3号迟熟6天。桂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对照中旱3号迟熟5天。每亩有效穗数14.2万,株高119.8厘米,穗长22.4厘米,每穗总粒数106.6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8.1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79.5%,整精米率52.0%,长宽比3.3,垩白米率2%,垩白度0.1%,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抗性:苗叶瘟8级,穗瘟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3级。抗旱性3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中下游组试验,柳州试点亩产420.0公斤,比对照中旱3号增产23.5%,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7%;2006年早造,南宁、柳州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450.8公斤,比对照中旱3号增产32.3%;晚造南宁点续试,亩产435.5公斤,比对照中旱3号增产38.9%;2006年南宁、柳州、融安、兴宾等地进行生产试种,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1、水插旱管。①适时播种:早稻桂南2月底3月初播种,桂中3月下旬播种;晚稻桂南7月上旬播种,秧龄20~25天。②移栽时采用插秧,不宜抛秧。插后3~5天一次性追肥或前重后补,追肥亩施纯氮10公斤以上,第一次追肥连同水田除草剂施用,水层自然落干后依靠自然降雨,晚造后期降雨减少,如遇严重干旱,灌水1~2次。③及时防治虫害及鼠害。2、旱播旱管。①旱整地,耙碎耙平,开行条播,行距23~25厘米,以复合肥及磷肥作基肥,施于行沟,亩播种量1.5公斤,浸种催芽露白,播种后用耙沿行沟直耙;使种子入土2~3厘米以防鼠鸟为害。②播后灌水或喷水,使土壤充分湿润但无水层,并施用旱地专用除草剂。③早追肥,出苗后15天亩施尿素15公斤,氯化钾8公斤。肥力差的旱地孕穗期亩施尿素3公斤作壮尾肥,追肥时土壤必须湿润,可在雨后进行。④及时防治虫害及鼠害。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予以认定,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桂中稻作区作单季早稻或习惯种植旱稻的地区种植。

您好!

我是六年级三

班的学生

,我热爱我的学校,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每天都快快乐乐地学习、玩耍。可是,自从那天起,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那天,我与下课铃告别后,拿起杯子就直直往水桶那冲。可看见眼前一幕,就连忙“急刹车”。投入眼帘的是:一名女生,正用那珍贵的水清洗着杯子。清洗上三遍后,便又满满倒上一杯,喝了几口,又将剩下的倒在了干净的地板上。我目瞪口呆地望着她,嘴巴张得老大,形成“O”字形。正准备上前教育一番,不料她羞愧地跑开了。

紧接着,同样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原本满满的一大桶水,只剩下孤单的小水珠了。就连冲厕所的水也不放过。几个低年级的小女生,把冲厕按板像对待玩具似的按了拍,拍了又按,水连续不断地冲击着瓷砖。这时,一位老师面不带色地走来,几个小女生见了,连忙沉默地回教室了。我望望紧贴墙壁的冲厕按板,陷入了发呆之状。

校园的洗手池、教师、厕所、浴室……都能清楚地听见水哗啦啦地声音。而我的心,被狠狠地掐了又捏,捏了又掐。

为了让同学们不再浪费水资源,为了让缺水地区不再缺水,为了让这个生命的资源不在生活中“消失”我强烈提出以下建议:

1.通过学校广播、电视台来宣传“珍惜水资源”。让同学们认识到浪费水是可耻的行为。

2.常开展以“珍惜水资源”为内容的活动。让同学们深知被浪费掉的水的感受。

3.在校园内讲浪费水的故事。让同学们羞愧自己曾浪费过水,从而不再浪费水。

学校内有学生用了不到一半的纸就扔掉,太浪费了。罪恶的人类: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举一个例子: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添多一道疤痕。这,不是给人类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吗?

由此,我郑重地向仍未觉悟的人们建议: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环保建议书

环保局局长先生:

您好!

我是XX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我从小就在XX市长大,XX市是怎么变化的,我都看到了。从一个不知名的城市变成了一个中国绿色城市,开展了民歌节,南博会……

现在在南宁,到处可以看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等字样。在马路边上,各种各样的垃圾桶美丽极了。最近,大家都提倡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分开。

可是,我觉得光有分类是不行的,要在垃圾桶上写一些可回收一类的垃圾和不可回收的一类垃圾的种类,不是每个人都想我们一样接受知识多,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和不回收的垃圾是什么,想那些民工,他们不知道,就会乱丢一气,这样反而不好。不仅起不到环保和垃圾分类的作用,反而会给那些垃圾场的工作人员带来工作的困扰。

此外,我还发现一个蛮严重的问题。

有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姥姥一起去坐公共汽车,想要去烈士陵园扫墓。开始我们是开开心心的出门啊,可是当我们去公共汽车车站等车的时候,发现旁边有一个垃圾桶,里面的垃圾已经发臭了,路过的行人纷纷五着鼻子绕到走,我们走过的时候一会闻见一股很大的腐臭味。

后来,我在去过的地方,凡是有垃圾桶的,我就仔细观察有没有臭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垃圾桶都是固定的,不像以前那种可以把垃圾倒出来,可是为什么会发臭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垃圾桶是固定的,那些环卫工人早晨清垃圾桶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把表面的垃圾捡出来,并没有清理到底部。有一次,我就去问他们为什么不把垃圾清理干净?他们说不是不想,是因为垃圾桶是固定的,所以手不能伸到底部,垃圾又不能倒出来,所以就只能把垃圾留在里面了。

由此可见,垃圾桶发臭,不是因为环卫工人不尽责,而是因为垃圾桶的设计有问题。我在此希望,为了XX市的美丽,为了空气的清新,请市长叔叔再叫人设计过一些既实用,有好看的垃圾桶,不要再让那些臭味来污染我们清新的空气。

署名

日期

校园环保文明倡议书

为迎接2008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为相应全民全球健身,倡议我校全体同学、教职工,从我做起,从班级、宿舍及个人所在家庭做起,将日常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纳入环保文明化与科学化、健康美好化的轨道上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去行动:

一.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处处节约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节约要从零星点滴做起,杜绝各种流失与浪费资源的漏洞与死角;各个方面的物质、物资消费使用都要追求节俭化,科学合理化,绿色环保化--即从购物到使用(消费)直至结束全过程都要合乎绿色生态环保的无害化、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化等要求。

二.废纸、废塑料、废旧金属等等所有可回收利用的物资都应尽量分类回收,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污染。为此,建议各班级、各宿舍等单位设立废旧资源回收箱......回收资金积累起来可以开展文体与健身及艺术与科学等活动,对于健身活动,在此特别推荐简单宜行且综合性强的踢毽子活动。此项也应推广到学校所有成员各自的家庭生活中。

三.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理念与知识,学习掌握有关环保知识与技术;要充分认识当前国家与地方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提高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意识,要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家园--所有人也只有一个身体,节约循环使用好各种东西”(摘自网易环保论坛),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与建立循环社会、循环生活这一科学发展观、科学生活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热爱和平,热爱大自然,树立没有大家美好就没有小家安康的意识,树立环保伦理道德与环保法制意识;追求崇高意义与生命无限价值的大写人生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精神的和谐--即自我身心之健康、健美与和谐。总之,通过不断学习努力,立志做有益于地球环境,有益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新人。

四.社会是个大学堂,以上倡议对人类社会整体与各个局部同样适用。希望广大同学、同事,既能从自我学起,从自我做起,又能将新世纪环保、健康理念向全社会各个方位传递,使之尽人皆知、尽人皆行......

广大同学、同事们,面对全球一体化紧密相关的新世纪地球村时代,北京2008距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携手同心,以实际行动为大和平的绿色奥运--这全人类乃至全宇宙的“同一首歌”去加油添力吧!浪费资源:

水,这种地球上的基本物质,是多么的值得我们赞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她,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还是她,使生命继续发展,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是毫不夸张的。

但,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诚然,从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水一直在为生命服务,任劳任怨,从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过: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资源已经供不应求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为的破坏。当然,我们不能埋怨上苍对我们的不公,给了我们一个缺水的星球;相反,我们应当感谢老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但,就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我们人类还在不断地浪费、破坏水资源。由于大量工业废水排入练、榕两江,致使两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仅达3类标准,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用于灌溉;类似南澳这种海岛县,其用水均靠“老天安排”——其所有山塘水库包括引洪工程的集雨面积也只占31%,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依然困难。由此可见,适当处理水资源污染、破坏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了。然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严重,由水而引发的战争日渐增加。例如,中东所有资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机的是水,中东的水比石油还要贵。中东绝大多数国家缺水严重,中东已连续十几年干旱,面临严重水危机。小小约旦河孕育了二大宗教,是中东争夺最激烈的水源,中东四次大战都和它有关。约旦潭为以色列的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三分之二的水量。1955年约翰斯顿协议规定了各方的水量,但只有以色列签字,阿拉伯国家20世纪60年代要截流约旦河。1965年以军炸毁叙利亚的截流设备,阿以都有把摧毁争夺对方的水资源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发源地戈兰高地。叙以谈判的难题之一,以色列坚持占有绝大部分约旦河西岸水源。目前巴这水资源完全由以方控制,人均水量只有犹太定居者的四分之三,而付费却要高二倍。巴这不得不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水质恶化,加沙地带地下水已盐碱的无法使用,暴力冲突以来,巴这水资源无人管理,缺水更甚。

中东三大水系,沿岩国至今无分享水资源的全面协定,争端不断。尼罗河流经10个国家,由于上游的埃及就受影响。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本国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却引起了上游国家的不满。一有争端,苏丹便威胁要断流,埃赛俄比亚1991年和苏丹签定协议,每年可取40亿吨河水,埃及极力反对,土耳其水资源丰富,土耳其建成水南减少了给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流量遭到了两国的强列反对。土耳其和以色列达成协议,把马那夫加特河水用世轮运到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也在考虑向土购水。土耳其希望发挥水大国作用,促进中东的合作与稳定。以色列希望土耳其共增加对叙利亚的供水。以换取叙利亚对加利湖边界的让步,但土乐其对复杂的阿以纠纷望而生畏而拒绝卷入。

可见要想使用权水资源短缺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缓冲。是非常不容易的。唯一的办法是节约用水,在这方面,以色列做得比较出色。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七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近70立方米,不足中东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国人均1/8。然而,正是这块贫瘠的缺水土地上,以色列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化化农业,令世界惊叹。

农业曾是以色列立国之本,1952年,以色列以耗资历1、5亿美元,历时10年建成了145千米的“北水南调”输水管道,60年代中期推广了滴灌的科学用水方法,带动了农业经济的腾飞。以色列农业人口由60%降为3%,一个农民能养活90口人,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8万美元,跃居世界前12名。以色列极为珍惜水资源,视水为生命线,节水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式程。因此,取得了成功。

水,让碧草变得更绿。

水,让花儿百花齐放。

水,让大树挺拔。

但你在一天天憔悴。

在一天天衰老。

在一次次的流着眼泪。

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

希望学校能参照我的意见,并衷心地希望同学们不再让水白白流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