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蔬菜产业体系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EXP: 广东省具有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四季均适宜种植蔬菜。广东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已成为我国蔬菜生产和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目前,广东的蔬菜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品种结构也不断更新优化,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推广,区域化生产已初具雏形,产业化经营也初具规模,出口量逐年增加。然而,存在的广东特色瓜类和叶菜类品种不够丰富、栽培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产品的质量仍然不高、采后贮运加工滞后等问题,制约着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蔬菜产业体系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针对广东优势和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以解决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为目标,通过构建广东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承接国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其他成果展示的基础上,重点对广东特色的瓜类和叶菜类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集成、组装和再创新,在各综合试验培训站进行相关的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服务,辐射带动产区的发展,提升蔬菜产业的效益。

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成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收集的基础信息,制定的广东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可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社会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这将为蔬菜产业的全面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省特色蔬菜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岗位设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11名、9个综合试验培训站。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位于哪儿

“在我的理解里,农业一定是以农产品本身作为产品的”

中国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量与品质的平衡,现状是很多农户过于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因而产生缺乏稳定可信的销售渠道、地头价被不断压低等问题。有一大批企业正在着眼于农产品质量问题,运用数字农业技术进行农产品生长过程检测,生产出有品质保障、可追溯的农产品。

近日,35斗采访了「易农 科技 」创始人董瑞芳,他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农产品面临的困境以及「易农 科技 」给出的解决策略。在董瑞芳眼中,卖肥料、卖软件服务、做互联网都不能算做农业公司, 真正的农业公司是以种植为手段,以农产品为最终产品,以服务消费者为目的的公司。

一、曾在国务院、财政部实习,从钢铁行业回归农业创业

“农业是一个‘漫长’的行业,你永远不用担心这个行业垮掉。”

「易农 科技 」成立于2014年,为农户、政府、大型企业提供农业技术、物联网技术、基于数字化园区管理系统的软件咨询、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第三方植保等服务,最终希望向市场提供100%安全的蔬菜。

创始人董瑞芳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士被保送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在周围人看来,农业与董瑞芳毫无关系,但其实,他在北大上学时的经历早就埋下了日后转行到农业领域的种子。

其实,农村出身的董瑞芳的每一段经历都与农业息息相关。上学期间,他得到的两次实习机会都阴差阳错的和农业相关。在读研二时,申请到去财政部农业司实习的机会,负责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调研;凭借研究课题申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奖学金”,得到了去国务院实习的机会,当时所在的部门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负责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等调研工作。大量的实地调研使得他产生了一个很深刻的感受—— “农业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行业,你永远不用担心这个行业垮掉”。中国必须要有一帮真正干农业的公司来改变生产端低效率低素质的管理方式。

毕业后,董瑞芳进入钢铁行业,他坦言“在钢铁行业做了2年多,我就感觉这个行业不如我在干农业的时候心情那么平顺,因为我永远感觉到钢铁行业在走下坡路”。经历了一番挣扎,董瑞芳决定回归农业,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入行之初,董瑞芳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束后,国民收入水平开始上升,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提高,按理说农产品价格也应该随之提升,但实际情况就是农产品价格仍然很低。董瑞芳认为,根本问题不在于流通环节,而在于生产环节, “中国没有商品化的农产品” 。所谓商品化农产品最基础的要求是:通过 社会 分工和引入 科技 体系使生产端标准化,即对农药、化肥、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从而让生产者,或第三方植保,或金融机构,具有承担农产品质量违约赔偿责任的能力和义务。如果农残超标,追溯到一个贫困户,让他承担全部后果,那么这种追溯毫无意义。

董瑞芳希望「易农 科技 」能为中国传统农业提供全方位的第三方服务,这一定位是基于此前在无土栽培和有机农业领域不成功的 探索 。他认为,有机蔬菜很难推动中国蔬菜技术端的进步,并没有提高中国蔬菜的管理水平,很多入行的人只是在靠情怀推动。而无土栽培的市场尚待考证,不能带动整个蔬菜行业发生变革。

二、中化MAP+一亩田=「易农 科技 」?

目前,「易农 科技 」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五项较成熟的服务。

Ⅰ 农业技术服务 :包括栽培技术、栽培方式的选择、土壤的调配。比如「易农 科技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个项目,想要在这样一片盐碱地里实现高产,就必须改造土壤,「易农 科技 」的做法是将当地沙子、东南亚的椰糠和有机肥配成土壤,上层铺设防水层,下层铺设地膜来降低蒸发。

Ⅱ 物联网服务: 物联网设备是目前主要开发的产品,包括日光温室的智能控制仪、pwm变频水肥一体机、智能电子秤、鱼菜共生数字化解决方案等。

Ⅲ 基于数字化园区管理系统的软件咨询服务: 这一套系统适合多品种种植、5000亩以上的园区,包含GIS、地块管理、农事管理、北斗定位、销售与追溯、财务系统、积温积光分析等上百项功能。

Ⅳ AIGIS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AIGIS即agriculture inform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农业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将每一个地块的边界用电子围栏的方式绘制出来,并收集地块的种植者****、农事、病虫害、采收计划、作物长势和成熟度、农资投入品等信息。基于这些标准化的信息,对接商超、渠道商、批发市场等。帮助农户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卖出,帮助商超等拿到安全、标准化、可追溯的蔬菜。

Ⅴ 第三方植保服务: 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大型农业企业辐射范围之外的小农户。易农与农户签订三方协议,负责承担农残、产量等风险,而小农户只需对自己种的菜服务。在这里,董瑞芳提出了一个观点—— “农产品的地头价之所以被杀得那么低,就在于在品质和产量之间做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了产量,因为小农户无法负担选择品质之后昂贵的农药检测费用。” 而这是「易农 科技 」希望通过植保担保服务,让农户兼顾质量和产量,他认为这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五项服务可以说都是「易农 科技 」为“菜师兄”品牌的推广搭建供应链体系的过程,董瑞芳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安全蔬菜。我们可以将「易农 科技 」的模式理解为 “中化MAP 一亩田” ,从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销两个方面入手,真正解决农民问题。

还在北大上学时,董瑞芳在一门课上听到老师提到的一个观点,“食品行业是一个天然垄断的行业,它一定是高度品牌化的”。这让董瑞芳联想到中国蔬菜行业缺少品牌,蔬菜行业未来一定会是品牌非常集中的行业。蔬菜是一个消费频次最高、和 健康 关联度最大的行业,远甚于饮料、零食。他希望能打造一个提供安全、平价蔬菜的品牌。于是开始打造“菜师兄”品牌。董瑞芳希望这样的品牌,不同于成本高昂的有机蔬菜,不同于粗放种植的传统蔬菜业,提供一系列安全、平价的蔬菜,让农户、消费者、平台都能受益。

三、农业是个好行业吗?

自营基地的选择上,「易农 科技 」主要会有几点考虑:第一是自然环境适合,如光照条件、水环境;第二是区位因素,不能离大型城市太远;第三是品种选择,叶菜类选择小白菜、小油菜,茄果类选择西红柿。第三方服务方面,现在已服务12个大型园区,2万多农户,合作客户有盛丰农业、花香药谷、鑫茂祥农业、丰农控股、天天学农等。

从2014年进入农业这一行,董瑞芳始终认为,农业是个好行业,是个值得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行业。

变化的是,最初入行时他以为做得成不成功在于能不能吃苦。后来发现这个行业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技术不断地实验、优化,才能解决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问题,不是靠几个人辛苦就可以解决的。

相比其他农业 科技 企业,「易农 科技 」最大的优势在于有自营的生产种植基地、有全套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有稳定可信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董瑞芳认为,「易农 科技 」的落脚点不在 科技 ,在农业,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卖的是服务,后者卖的是农产品, 科技 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虽然「易农 科技 」最终想要做的是建立农产品品牌,但在现阶段农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的时候,董瑞芳希望给所有的农业种植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第三方服务,帮助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时机成熟后,打造「易农 科技 」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实现安全蔬菜得以产业化供给这一目标。

所以,「易农 科技 」未来要做的事情很明确,第一步是优化现有的五大数字农业服务体系;第二步是打造“菜师兄”农产品品牌或品控品牌,构建一个中国自己的安全蔬菜品牌。

图源: 受访者)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园区面向生物工程种苗开发、蔬菜标准化生产、蔬菜加工销售、科研技术培训、会展信息交流及农业观光旅游等各个方面,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单位、山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国家AAAA级景区(2009年)。

示范园先后承担了“名优蔬菜种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东部沿海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示范”、“蔬菜安全技术综合示范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二十多项农业部、科技部、省农业厅、科技厅的农业科技项目。通过与国际跨国种业公司合作,先后引进实施了“中荷低能耗温室对比试验”、“利用因特网加强蔬菜供应链管理”等几个国际合作项目,为园区获取了较高价值的科研理论数据,对寿光现代农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园区以科研项目为带动点,先后引进展示国内外蔬菜品种2000多个,通过分类和区试对比,筛选出了一批适宜我国北方露地和保护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先后引进新技术200多项,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达120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2000年起,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菜博会由农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等12部委和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年度例会,是中国五大农业会展之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