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适期用药是正确使用农药的关键所在。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用药目的。例如防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假如蚁螟已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症状时再施药,肯定防效不佳。为了保证施药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二查二定”的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2、方法得当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虫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田间病虫的发生、危害和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定的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便是我们用药的重点。例如防治螟虫,是要对准心叶用药;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是要对着稻株的下部喷药;防治稻卷叶螟、叶稻瘟、白枯病,则是要对着上部叶片喷药。配制药液时要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的溶剂溶解原药,然后再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3、对象明确用药时,防治对象要明确,要掌握病虫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死病,老百姓很容易误认为是红蜘蛛的危害,叶脉变绿、叶肉紫红、呈猪肝色、叶片向下反卷、最终焦枯脱落;又如大豆菟丝子的为害,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农户很容易当成根结线虫来防治。4、交替用药长期使用同一剂型的农药,病菌和害虫对此产生了抗药性,也是当今阻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农药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替,病虫的抗药性也日趋加剧,特别是用药频繁的粮、棉、果等主要作物,其病虫的抗药性更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因此要交替用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另外,有些农药对某些病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可能对其它病虫有局限性。如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害虫都有很好的杀虫杀卵效果,但它却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猖獗等等。所以在用药后,要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发生情况,不能顾此失彼。5、细雾喷施目前我国农村使用的喷药器具,大多仍然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16型喷雾方法,药液粘性差、雾粒粗、沉积率低,这种喷雾方法不但费劳力,而且药液也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防效当然差。现在新面世的如北京丰茂生产的东方红喷雾器、山东临沂生产的卫士派喷雾器等,低容量喷雾、弥雾或静电喷雾,防滴漏,大大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药效、安全性好,农民非常喜欢,购买时政府还有补贴。6、施药条件施药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要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如防治日出性害虫(菜粉蝶、尺蠖、稻蝗、三化螟等)应安排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防治夜出性害虫(棉铃虫、桃蛀螟、大豆毒蛾、稻纵卷叶螟等),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乐氟灵见光易分解,应储存在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时要拌土以延长药效。唐赛文
法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施药方法是指利用医疗设备的机械力将药液雾化,形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在靶标上。许多农药制剂都是用水喷洒的。在配制药液之前,需要根据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计算单位面积使用的纯农药量,从而确定要服用多少药液,混合多少水。常规喷洒的用水量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根据田间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生产中常用多种方法稀释喷雾,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细辛叶枯病。用倍数法稀释时,应注意稀释倍数小于100倍时,加水量应从药量中扣除。
喷粉是用手动或机动喷粉机将农药粉末吹出设备,在短距离内飘散到目标表面的施药方法。喷粉操作方便,不用水,工作效率高,对农作物安全,不增加环境湿度,适合在环境封闭的保护区使用,可节约药物,增加沉积量;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给环境增加额外的湿度,与喷洒方法相比,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粉末的缺点是漂移性强,在野外使用时附着力差,风雨会使粉末颗粒从目标上脱落,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条件,使更多的粉末落在控制对象上。
拌种方法是将种子与药物混合均匀,使种子覆盖一层药粉,从而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或保护种子免受土壤中病虫害的侵害。有两种:干法和湿法。干法是与粉剂干混,将种子和计量好的药物在容器中混合,使粉剂均匀附着在种子上,播种后药物随种子进入土壤。湿法是喷洒由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制成的药液。放在种子堆上,喷洒时将种子翻转,使种子用量均匀。湿拌后,种子通常被包装以杀死侵入种皮的病原菌。播种后是种子萌发的敏感期,容易产生药害,所以要慎用药物。
毒饵法是以害虫喜欢吃的麦麸、豆饼、粮食种子为诱饵,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毒饵主要用于防治金针虫、蛴螬、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应用得当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毒饵可以在播种时随种子一起埋在土壤中,也可以撒在苗茎基部周围。用少量泥土覆盖可以延长药效。特别是制成毒饵后,涂抹时一定要埋在土里,以免对家禽和鸟类造成伤害。饵料也可以用鲜草、野菜等切碎。敌百虫和辛硫磷是制作毒饵最常用的药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