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技术的养殖草鱼
1、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与密度。放养草、鳊鱼的网箱,每箱计划产量500公斤以上的,每平方米水体放养l 0(~500克重的鱼种10~15尾,同时搭配10%左右的鲴鱼、鲤鱼、罗非鱼。
(2)鱼种消毒。鱼种进箱时,必须采用药物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3~4%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对防治水霉和车轮虫病有显著效果;用8ppm的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种20~30分钟,可以消灭寄生虫和细菌。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15~30分钟,可以预防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锚头鳋等。用含有1%的小苏打和1%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5~20分钟,可增强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草鱼和青鱼进箱之前必须进行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注射剂量为每尾鱼种0.3~0.5毫升。也可给草鱼种进行活毒弱毒疫苗浸泡免疫,在13~19(2水温中连续饲养25天,可获得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3)放养时间。鱼种应实行冬放,争取2月底前投放完毕,以减少鱼病的发生,并争取早开食。
2、饲养管理
(1)鱼种进箱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刚进箱l~2天很不安宁,喜欢围绕箱壁洄游、跳跃,应采取潦水、诱饵等措施。
(2)投饵初期需要驯食,每日2次,逐渐增加到每日3~4次,投喂量占饲养鱼类总体重的1~2%。投饵时要先潦水,造成音响然后投饵,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作用,养成响水开食的习惯。
(3)辅投精料的网箱应设立食台,减少精料流失。食台由竹蔑或尼龙布制作,长60厘米,高20厘米,置于网箱中央。
(4)坚持“四定”投饵。定质:饵料要新鲜,鲜洁适口,不投腐烂变质饵料。定量:根据鱼的大小和数量,摄食情况和天气变化确定投饵量,具体投喂量以投喂后1~2小时吃完为宜。饵料投量全年应合理分配(见下表)。定时: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量下午多于上午。在鱼病发生季节,忌吃夜食。如粗精饲料同时使用,则应先粗后精。定位:草料要从网箱固定的活口投入,精料要投放在食台上。
3、网箱养鱼饲料。提倡以青料代精料、青料精料结合、精料粗料结合的节粮型养殖方式。青粗饲料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一是利用水库、湖泊消落区、田埂、空坪隙地、山坡地、饲料地和冬季闲田等种植高产陆生鱼用青饲料,如苏丹草、黑麦草、莪菜等;二是利用屋边、厕旁坑凼、池塘、沟渠养殖高产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葫芦等;三是割旱草、捞水草;四是利用当地农副产品加工的下脚料和副产品来养鱼。青饲料种植要求达到每28㎡网箱配套种植面积0.5-1亩 。
1、投喂由于深水网箱养殖的海域较广阔,流水通畅,自然生物饵料相对要丰富得多,因此,投喂量相对传统网箱可少些。如果是投喂配合饲料,鲜饲料与配合饲料比可按4~5∶1投喂。投喂时要注意网箱内鱼类的摄食情况,如发现鱼类明显减少,就要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
2、换网及清洗海区污损附着物不但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而且还增加水流对网箱的压力,如果牡蛎等硬壳贝类附着,还会磨破网箱,因此,经常检查网箱污损附着物情况是深水网箱养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必要时就得清洗或换网。因深水网箱换网比较困难,换网时最好与鱼类大小分级一起进行。
3、深水网箱养殖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基本与传统网箱养殖相似。
4、养殖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每天对天气、水温、密度、透明度、风浪等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尤其是在海区情况有重大改变,如暴雨、海水突然变浑或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更应特别注重。对投饵时间、投饵量、鱼的摄食活动情况、死鱼的数量、病鱼的症状及药物治疗的措施和效果等,也都应做好记录。为了及时掌握鱼的生长情况,小苗应该每隔15~20天,成鱼应该每隔1个月捞取20~30尾测定一次重量,以便为制订下一步的投饵、分苗等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西藏农牧业科技发展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