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大棚蔬菜土传害病
.严格实行轮作:实践证明,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有效的措施。茄科、葫芦科作物与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实施轮作,效果较明显;十字花科作物与葱、韭、蒜类轮作,效果也较显著。
2.多用有机肥
土传病害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长期施用化肥。因此为了减少土传病害的出现,建议多使用有机肥,适当降低农田化肥的投放比例。
3.实行深翻土
将大棚内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然后暴晒3~5天,以风化土壤、高温杀菌,改善土壤环境,使作物根深叶茂,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4.深沟高畦栽培
进行深沟高畦栽培,沟深15~20厘米、沟宽30厘米,畦面做成龟背形,这样田间不会积水,有利于进行沟灌、滴灌和喷灌。
5.适当施用石灰
因大部分土传病害的病原菌有喜酸性土壤的习性,因此可结合翻耕土壤,每亩撒施生石灰50~75公斤于土壤耕作层,调节土壤酸碱度为6.5~7,形成不利于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软腐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生存和繁衍的土壤环境。
6.高温灌水闷棚
在夏季倒棚换茬期间,进行高温(50℃左右)灌水闷棚10天左右,可有效消灭土壤中大量的病原菌。
7.生物防治
需要严格实行“无病先防、预防在先”的方针。土传病害的防治应从灌根和叶面喷施下手。推荐使用如金种植专用(原液),该菌剂可以灌根或叶面喷施,有效增加了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有效抑制病原菌,预防各种病虫害,极大程度减少农药用量,对于防治土传病害具有奇效。
在病虫害药物防治中,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以生物农药为主,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为辅,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品。
病害防治
强化田间管理,增强蔬菜自身抗病能力。要注意培养健壮植株,施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并注意锌、硼等微肥的调节使用,增强机体抗病、耐病能力。同时积极推广微滴灌技术,推行全地膜覆盖,尽可能降低温室空气湿度,阻断病原的传播、侵染途径。此外,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差,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但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
药剂防治常见温室蔬菜病害主要有:瓜类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和茄果类的晚疫病、灰霉病、疫病等。霜霉病可用2%武夷菌素1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杜邦克露500倍液等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50%农利灵500倍液、扑海因20克加水15千克喷雾,或每亩地用20%特克多烟雾剂250克、10%万霉灵粉剂1千克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60%晚疫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至600倍液、20%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膦铝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还可每亩地用1千克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疫病可用47%加瑞农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至700倍液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温室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这些害虫不但能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搞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黏虫板或**板条,其上涂一层机油,每亩地悬挂30块至40块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此外,白粉虱可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至2000倍液、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杀螨王、灭杀毙等高效农药防治。蚜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蝇可用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斑潜净1500倍液、敌杀死2000倍液、中保4号乳油1500倍液至2000倍液、菜蝇净(即30%辛灭乳油)1500倍液至2000倍液或40%绿菜宝乳油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避免棚室湿度过大,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