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什么稻田可以进行水产养殖?有什么好处?

稻田应该而且可以在种稻的同时进行水产养殖。稻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稻是该系统中人所需要的主要产品,但是稻田中还有很多与水稻竞争营养和阳光的初级生产者,如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据调查,仅藻类植物产量在水稻生长的110天内每公顷可达6486~18255千克,占水稻全植株产量的1/4左右。如随水流光,将带走约1065~2745千克标准硫酸铵,影响水稻10%的产量。还有以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为营养的各级消费者,如浮游动物、水生和过水昆虫等,这些动、植物绝大部分不能被人类利用,相反有些则危害水稻、人、畜。然而,在稻田中养鱼和其他水产品就改变了这一局面,不但消除或抑制了有害生物,而且转化成人类所需的水产品,鱼和其他水产品的粪便又可肥稻。在稻田中养一龄鱼种,平均存鱼量为180千克/公顷,110天约排粪300千克/公顷,按鱼粪的氮、磷含量相当于16.5千克硫酸铵和7.5千克过磷酸钙。因此,养鱼稻田土壤肥力明显比没养鱼稻田高。有些鱼类在摄食中有掘土行为,能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含氧量,加速有机物分解,利于水稻生长。稻鱼共栖互利,形成一个人工良性生态系统,见图9。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鱼池生产力,增加产品,增加收入,稻田应该养鱼和其他合适的水产品。

为什么稻田可以进行水产养殖?有什么好处?

图9 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示意图

1.鱼 2.稻 3.浮游植物 4.浮游动物 5.其他水生动物 6.浮萍 7.昆虫 8.细菌 9.有机碎屑

来源:倪达书等(1990)

从稻田的主要生态因子看,稻田稍作修整,完全可以养鱼。

(1)水位

大多数时间稻和鱼对水位要求是一致的,水稻分蘖早期,水位较浅,此时正是鱼类苗种的放养和生长早期;随着水稻生长,水位增高,也利于鱼类生长。见图10。然而,对鱼最大影响的是水稻抽穗期的“烤田”,要将稻田的水排干。解决的办法是在稻田准备阶段就挖好鱼沟和鱼溜,烤田排水时让鱼游入沟、溜中。平时则增大水位,以利养成500克以上的商品鱼。

(2)水温

稻田水温变化可满足鱼类生长要求。早稻移栽正值放养夏花时节。早期秧苗小,不遮阳,有利于鱼类生长。8月份气温最高时,水稻可为鱼类遮阳,以免鱼类过分受热。见图10。

图10 稻鱼生长期稻田水位和水温变化图

(3)酸碱度(pH)

稻鱼对pH要求是一致的。据不同地区报道,稻田pH为6.5~8.5,适合鱼类生长。南方个别省土壤偏酸,但在种水稻之前都已改造,种稻时又勤灌水,因此未见对鱼类影响的报道。

(4)溶氧

稻田溶氧较高,常为4~8毫克/升。至今未见稻田鱼类浮头报告。

(5)丰富的饵料资源

①稻田的杂草有100多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都有,是水稻生长的大害。但是杂草及其籽实都是草食性鱼和部分杂食性鱼的适口饲料。作者调查并综合其他学者资料,稻田杂草可产鱼约60~84千克/公顷。②稻田的浮游植物是水稻的又一营养竞争者,农民一般忽略,也无法控制,但却是滤食性鱼的最佳饵料。浮游植物同时也是浮游动物的食物。综合若干资料后计算,每公顷浮游生物在110天内大约能提供60千克的鱼产量。③稻田中大约有27种较大型水生动物,主要是水蚯蚓、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蝌蚪、小型虾蟹类以及野杂鱼等,其中22种常见种类如颤蚓、摇蚊幼虫可直接被鱼类食用。据观察统计,在110天内,每公顷较大型水生动物大约可提供鱼产量约75千克。④陆上昆虫和过水昆虫(因生活迁移而经过水面的昆虫)及其幼虫。这是水稻的主要敌害,但它们落水或过水时则成为鱼类饲料。据观察,不养鱼稻田的昆虫是养鱼稻田的8~12倍,虫害疾病高达4~8倍。但是昆虫能提供的鱼产量无人估算。⑤水生细菌。据测定,稻田异养菌平均生物量约为4.1×103个/毫升,接近鱼池平均数。如按水深1.5米的施肥鱼池的1/5估算,110天可产鱼约22.5千克/公顷。⑥有机碎屑。稻田中有大量有机碎屑,其主要来源是施肥、水生动物排遗和水生生物死亡后的腐败物。有机碎屑所能提供的鱼产量也达到22.5千克/公顷。综上所述,每公顷稻田提供的饵料资源大约可生产300千克鱼。这与不施肥不投饲的稻田养鱼实践基本一致。

养虾你都会想到是在海里或者池塘养殖的,你知道在稻田怎样养殖虾么?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稻田里养殖青虾

 一、选好田块,开好虾沟

 养殖青虾的稻田要求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为此,要选择靠近水源,进排水比较方便,土质较好的田块,经过翻整耙平,可在田的一头开挖2米宽1米深的虾沟或在田四周及田中间开成“田”字型宽1米深0.8米的虾沟。建好进排水系,灌好水,严防野杂鱼混入。

二、适时放种,提高成活率

 虾种应在稻苗返青后放养,通常放养当年人工培育成的幼虾,规格为2000—5000只/公斤,每亩可放苗1—1.5万尾。选择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分点投放,使整个水域都有幼虾分布,避免幼虾过分集中因缺氧引起死亡。放养时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分点投放,使整个水域都有幼虾分布,避免幼虾过分集中因缺氧引起死亡。放养时动作要敏捷,放养后加灌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平时要注意保持水位稳定,避免因水过浅影响虾苗游动及生长。

 三、科学投饵,加强管理

 幼虾放养后,立即开始投饵,一般可用麸皮、豆饼、或鱼***虾***用颗粒饲料投喂,还应适当投喂一些螺蛳、贝肉、鱼肉等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田虾体重的2%—4%掌握,根据季节、天气和青虾吃食情况,合理调整,使虾吃饱吃好,促进生长。管理要点:

 1、坚持定期换水,保持稻田水质清新。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更要勤换水,即使在水稻搁田时也要保持虾沟内水位稳定,为青虾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养虾稻田尽量避免施用农药,必要时宜选择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其施药方法:粉剂应在早晨施,因早晨有露水,粉剂大部分沾在水稻茎叶上;水剂下午喷洒,因为下午稻叶干燥,大部分药液均吸附在水稻上。在施药前应将田中加满水,施药后5—6小时换新水,防止农药残留,危害青虾。

 3、注意清除敌害。蛙、蛇、水老鼠等都会吞食青虾,要采取有效方法及时消灭。

 四、实行轮捕,适时收获

 早期放养的幼虾,经过2—3月的饲养即可达性成熟,在池中自行繁殖,密度过大。个体大小不均,不利于虾的生长。因此从9月份开始即可分期捕捞,捕大捕小。捕捞方法有:虾笼诱捕、虾罾扳捕、捞海赶捕等。至11月份,青虾已停止生长,可用干池法将稻田水排干,捕净余虾。个体较大的可直接上市出售,个体较小的可另行放养至明年5—6月份起捕出售。

 五、青虾越冬,确保安全

 青虾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新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那些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虾种;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让其安全越冬,达到来年产卵繁殖的要求。

 稻田养殖青虾,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只要坚持因地制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切实加强伺养管理,稻田养青虾,在保持稻谷稳产的同时,还能获得亩产20—30公斤的青虾产量,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高温季节青虾苗的管理

 1、在幼虾培育期间:每星期要施一次EM原露及光合细菌等益生菌,改良水质和补充适口饵料。每10天施用一次生石灰,以调节水质和补充钙源,用量为每亩1米水深15千克,使池水pH值在7-8之间。

 2、每天对水质进行监测:对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进行逐日测定,根据测定情况进行处理。

 3、适时加注新水:在进行青虾繁殖时,要切实把好进排水关。进排水口要采用60目纱绢过滤,杜绝野杂鱼或鱼卵以及其他水生动物流入池中。虾苗培育期间,每4-5天加注一次新水,注水量10-15厘米。

 4、待幼苗长至l厘米左右,可改投人工配合的粉料,主要成分为麦麸、鱼粉、次粉等。在培育期间要注意池塘水草的生长情况,如过密应予以剔除,以免争夺养分。

 5、捕捞与运输:一般从抱卵虾投放后经30-40天的培育,幼虾可长至2厘米左右,此时可以考虑作为商品虾养殖的苗种。拉网用夏花网即可,在捕捞前应将池中水草剔除以便拉网操作。如短距离运输可用活鱼桶充氧运输,每桶视运输距离长短,2小时内可装30万-40万尾,运输时在容器中可适当铺设一些水草,可以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