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宝宝蔬菜泥做法大全

周一做白菜泥、周二做萝卜泥、周三做南瓜泥、周四做黄瓜泥如果每天给宝宝制作的蔬菜泥都只是简单的清洗煮熟搅成泥是不是很无聊?今天为你搜罗新潮的蔬菜泥制作方法,保证集新鲜、营养、美味于一身。让你制作得高兴,宝宝吃着开心。?1.菜泥制作方法一:什锦为新鲜感的来源。制作原料:菜花、芹菜、萝卜、白菜、南瓜、牛奶等;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清洗干净分别处理好:萝卜去皮切丁,菜花撕成小朵剁碎,芹菜将叶子摘干净切碎,白菜和南瓜都切成丁等等。将这处理好的食材放到碗里蒸熟,然后碾成糊状即可食用。菜式特点:如果宝宝已经有6个月以上了,那么就可以给他尝试这种什锦菜泥,有助于增加营养摄入和新鲜感。

宝宝蔬菜泥做法大全

2.菜泥制作方法二:**蔬菜有助于刺激食欲。制作原料:牛奶、各类**蔬菜如萝卜、南瓜、玉米、红薯、红椒等等。做法:把**蔬菜清洗干净后去掉外皮,做玉米糊的话就要剥粒,然后放到锅里蒸熟,搅拌成泥之后加入牛奶即可。菜式特点:**蔬菜如红薯、萝卜、南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漂亮的色彩让宝宝更容易接受,而且营养价值也更高。

3.泥制作方法三:含大量草酸的蔬菜。制作原料:含大量草酸的蔬菜(包括菠菜、韭菜、苋菜等)做法:将食材清洗干净切碎煮熟,放入搅拌机当中搅拌成泥即可菜式特点:1、菠菜是叶黄素的最佳来源之一,对视力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蔬菜当中的草酸会与宝宝体内的钙和锌产生反应,变成草酸钙以及草酸锌,这样会影响宝宝对于钙和锌的吸收。所以吃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的时候要避免和钙剂、牛奶一起食用。m2、芹菜叶子中营养成分远远高于芹菜茎,可以适量保留一些芹菜叶子。3、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如菠菜应该等宝宝大一些再加。4、韭菜适合现做现吃。

4.菜泥制作方法四:加点猪肝让菜泥更美妙。制作原料:绿色蔬菜、猪肝。做法:将各类蔬菜清洗干净煮熟备用,猪肝切片蒸熟。然后两者混合搅拌成泥即可。菜式特点: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锌、镁等各类微量元素,同样重量的猪肝与蛋黄相比,前者含铁量是后者的10倍。买回的猪肝不要急于烹调,可在清水中调入白醋,然后浸泡整块猪肝,2小时之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可去掉散存于肝血窦中的毒物和毒汁,可安全食用。宝宝吃动物肝脏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要总吃,一周1-2次就可以了。

5.菜泥制作方法五:米汤、蛋液是秘密武器。准备材料:各类蔬菜(番茄等酸性食物适合月龄大一点的宝宝),米汤或者蛋液。做法:将蔬菜清洗干净后切碎,加上一些水,然后放入锅中加盖煮熟待凉备用。必须将菜煮烂,再加在蛋液内、米汤里。或用汤匙刮取或压碎成泥。也可制作成菜水,瓢上面的汁给宝宝喝。菜式特点:蔬菜泥软烂,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食用,再加上有米汤、蛋液的香气,怎么能不让宝宝胃口大开?而且此菜泥营养丰富,有助于身体的生长、造血、通便,并且能够保护皮肤粘膜。几乎任何蔬菜都可以制做成蔬菜泥,而且自己制做更加经济、卫生。

注意事项

宝宝添加辅食后一段时间,食物的种类可以增多了,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制作一些营养又美味的蔬菜泥,丰富宝宝的口感和味觉。由于蔬菜的种类较多,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来进行选择,让宝宝吃得更加营养与健康!

做蔬菜大棚种植如何管理与种植?

你想问的是“农业种植技术知识有哪些?”吧。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如下:

1、育种和良种繁育。

(1)育种。育种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的过程,它的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种中的自然变异产生,也可以先应用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创造出新类型,再通过选择、繁殖、比较试验,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

(2)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将新创造的动植物良种扩大繁育种子、种苗、种畜的过程,方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作物种植制度。

(1)种植制度是一个单位内作物生产的总体安排,主要包括作物结构、布局、复种和种植方式(间套作或单作、轮作或连作)等。

(2)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系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

(3)我国流行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多熟制,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从而体现中国种植制度的特色与亮点。

3、作物栽培技术。

(1)栽培技术是在作物生命的活动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所采取的各种田间管理措施的总称。

(2)作物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用、农机配置、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良好的种植技术在农作物增产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4、平衡施肥技术。

(1)平衡施肥一是施肥数量上要求平衡,以产定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也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的测定状况和作物产量的要求,给其提供肥料。

(2)二是养分种类上的平衡,作物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都要按比例配合。

(3)有机肥和化肥都无毒无害,它们在应用机理上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区别是有机肥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但化肥多数品种为一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施肥技术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元素。

5、灌溉与节水技术。

(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或排水)加施肥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2)一定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以及天气、土壤、水源等条件,适时、适量进行灌水。

(3)一定要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现象,推广沟灌、畦灌、管灌、以及喷管、滴灌、渗灌等节水工艺。

首先,从大棚的成本说起。建造大棚前,先了解蔬菜大棚的类型,及其建设过程中所需的铺盖材料,对蔬菜大棚的搭建工作将有很大帮助,能为您节省开支,并提高生产效率。

一、蔬菜大棚的类型及建造成本

1,简易竹架大棚

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类型,棚型一般宽5-6米,顶高2-3.2米,侧高1-1.2米,拱杆间距1-1.1米。取材方便、建造容易,造价低,每亩成本约3000元(连薄膜)。

值得注意的是:大棚内柱子多,遮光率高,作业不方便;使用寿命短。

2,6米宽装配式钢架大棚

这种棚型已推广应用多年,主要以直径22毫米、厚1.2毫米的镀锌薄壁钢管为大棚骨架材料,棚宽6米,顶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地利用率80%,使用寿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价10-30元,每亩建造成本7000-20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棚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缺点是棚宽较小,操作管理效率较低,冬季保温性较弱。

3,8米宽提高型钢架大棚

这种鹏采用直径28-32毫米、厚1.5毫米的镀锌管搭建;顶高3.2-3.5米,肩高1.8米,棚体空间大,适宜种植高蔓蔬菜等。此棚增加了棚体的高度、宽度,同时,提高了棚侧通风窗的高度、宽度,增大了棚内空间,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冬季保温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棚建造成本大幅提高,每平方米造价20-45元左右,每亩成本1.5-3万元,主要适合于农业示范园区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场应用。

4,钢竹混合大棚

棚型结构与简易竹架大棚相同,间隔用钢管和竹竿做拱杆,具有节约钢材,降低造价,操作便利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面积;性能与成本介于钢架大棚和竹架大棚之间。

5,连栋大棚

连栋大棚是是普通大棚的一种升级存在,其实就是把原有的独立单间大棚,用科学的手段、合理的设计、优秀的材料将原有的独立单间模式大棚连起来,可以理解为一种扩建,具有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成本降低很多,每平方米50-100元。

二、蔬菜大棚覆盖材料介绍

在生产中,农人朋友们应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蔬菜大棚覆盖材料。

1, 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 多功能长寿膜。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作而成。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1倍,夜间棚温比其它材料高1-2℃;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 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 聚乙烯高发泡软片。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 无纺布。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除保温外还可作遮阳网用。

6, 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作冬天保温覆盖。

7, 玻璃。主要有平板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三种。平板玻璃是永久性久性钢结构温室大棚主要导光覆盖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效能和机械性能,但抗拉力强度较差、易碎,钢化玻璃抗拉强度大为改善,但不耐高温、炎热夏季有自爆现象,适合于屋脊型连跨大棚。

三、蔬菜大棚方向的选择

蔬菜大棚的走向其实很有学问,要符合经济、有效、实用的原则。首先,在选址上尽可能选择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无污染的地块上。

搭建的方向,只要条件允许,大棚应采用南北向,排风口设于东西两侧,因为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要比东西向高5-7%,且光照分布均匀,棚内白天温度变化平缓。

这样做的优点是:

(1)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

(2)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

(3)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四、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和利润分析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与利润主要由大棚建造、维护,以及蔬菜种植管理需要的农资决定。各地情况会有差异,这里以山东地区的蔬菜大棚为例进行介绍。

一般的每亩地的蔬菜大棚骨架需要5500元左右,为了节省造价及延长大棚的使用时间,比较经济的建造大棚的方法是,做成半圆形,就需要大竹竿、铁丝、水泥柱以及塑料纸;如此一来既降低了建设成本,也便于日常的使用维护。这样的大棚可以使用5年,每年只需要更换塑料纸就可以了。每亩蔬菜种苗、农药、肥料等成本大约为700元/年,土地租用费每年800元左右。

结合以上的计算,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为,每亩地初期的投入为7000元左右,蔬菜大棚以5年的使用期算,每亩地每年的均摊成本为2500元左右。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可以达到150%-250%,每年可以出2-3季的蔬菜,如果是种植一般的蔬菜,1-2季的蔬菜基本就可以回收初期的建造及大棚蔬菜管理成本,这样第一年就可以实现盈利,平均利润为100%-150%;以后的年份每年的成本就是换些塑料纸。

五、大棚蔬菜肥害和高温危害的防治措施

在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环节中,肥害和高温危害是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必备的防治方法。

1, 如何防治肥害

1) 深施肥料。化肥宜深施或溶解在水中浇施。

2) 适量施肥。因大棚内肥料流失少,其施用量应该低于露地蔬菜。

3) 有机肥料熟施。尤其是栏肥和人畜粪尿,必须要充分腐熟发酵后施用。

4) 适时换气。施后要加强通风换气,夜间也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以防肥料分解时产生有害气体在大棚内积累,对蔬菜产生毒害。

5) 施肥距离要适宜。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时不宜靠近根部,以防烧根。叶肥施用时,浓度以0.5%-1%为宜。

6) 施用量不宜过大。不论追施或叶面喷施化肥,用量一定要适当。

2,如何防治高温危害

1) 加强通风。调节大棚内空气,使空气新鲜,排除大棚内一切有害气体。外界气温上升到18℃左右逐渐进行通风。

2) 控制适温。大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0-25℃,夜间15-18℃,控温可结合通风换气、喷水等措施进行。

3) 及时补水。大棚土壤缺水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水调温,减少高温危害。

3,如何防治冻害

1) 灌水保温。灌水能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地温下降,稳定近地表大气温度,有利于气温平稳上升,使受冻蔬菜组织恢复机能。

2) 放风降温。大棚蔬菜受冻后,不要立即闭棚升温,只能放风降温,以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温度急骤上升使受冻组织坏死。

3) 人工喷水。喷水能增加棚内空气温度,稳定棚温,并能抑制受冻组织脱出的水蒸发,促使组织吸水。

4) 剪除枯枝。及时剪去受冻的茎叶,以免组织发霉病变,诱发病害。

5) 设棚遮荫。在大棚内搭棚遮荫,可防止受冻后的蔬菜免受阳光直射,使受冻组织失水。

6) 补施肥料。受冻植株缓苗后,要追施速效肥料,可用2%的尿素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洒。

7) 防治病虫。植株受冻后,病虫易乘虚而入,应及时洒一些保护剂和防病治虫的药剂。

4,如何防治气候灾害

节能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的灾害性天气有:持续阴雪(雨、雾)天,低温少阳光,暴风雪、沙尘暴等。虽然这种天气的概率很低,但一旦遭遇,将对生产极其不利,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优化结构,提高保温效果。

2)以“保”为主,提高植株耐害能力。在冬季管理中要保持偏低温度,采取保守的措施,确保植株安全越冬。白天保持25-28℃,夜间保持10-14℃。在配合打药防病的同时,喷1∶200倍的糖、氮液,或加0.5%的葡萄糖和0.3%的磷酸二氢钾,不仅可提高抗性,还可提高植株抗霜霉病的能力。

3)连阴雨雪天气,在保温的基础上多见光,接收阴天的散射光,同时保持日光温室大棚温度不变。要在温度降到生长将要爱害前增加热量,以确保植株不受冻害。加温达到生物学最低温底13-15℃,不要过高,以防呼吸消耗量增加。

4)阴雨雪天过后要回苫。在阴雪天过后放晴时,揭苫后由于植株水分失衡,导致萎蔫,轻则生长点受损,重则全大棚蔬菜死亡,这时要注意回苫,其方法为当天转晴后应早揭苫,使其在清早的阳光下就见光,逐渐适应,若发现植株出现萎蔫,应及时将草苫盖上,等植株恢复后再揭开,若出现萎蔫现象,还应再把草苫盖上,这样反复几次即可,也可回苫后结合叶面喷水,调节水分平衡。

5,如何防治营养素缺乏

1)缺磷。症状为蔬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小但不失绿,甚或出现叶色变深,茎杆变细等。补救可施过磷酸钙50-100公斤/亩作基肥,或在生长过程中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

2)缺氮。症状为蔬菜植株矮小,叶色变淡或发红,部分叶片变黄;茎色往往也有改变,而且变化很快,干燥后呈褐色,茎短而细。可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等,大棚内一般不用碳铵。

3)缺钾。症状为蔬菜叶片呈浅灰绿色,叶缘变黄、干枯,茎细而硬。可立即追施速效肥,如硫酸钾等,也可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

4)缺锰。症状为幼叶叶肉坏死,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后期落叶。最好的办法是使土壤保持中性,亩施硫酸锰1-4公斤作基肥,也可根外追施0.2%硫酸锰。

5)缺铜。幼叶表现萎缩,植株生长弱,叶色改变,叶尖变白。叶面面喷施0.05%硫酸铜溶液,多施有机肥可预防缺铜症的发生。

6)缺铁。幼叶表现为叶脉间退绿,呈黄白色,严重时全叶变黄白色、干枯。可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

7)缺硼。生长点萎缩、变褐干枯,株型丛状,叶片弯曲,呈叶烧症状。亩施0.5公斤硼砂作基肥,也可叶面喷施0.1%-0.2%硼酸。

8)缺镁。老叶失绿变黄,但叶脉仍绿,叶变脆,叶缘上卷,有时叶片出现紫红色。可及时在叶面喷施0.5%硫酸镁溶液。

6,如何除湿

蔬菜大棚常处于多湿状态,由此,除湿是其湿度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

1)保持通风换气。通风必须在高温时进行,否则易引起室内温度下降。通风时要及时关闭通风口,防止温度骤然下降冻坏蔬菜。

2)升温降湿。此法既可满足蔬菜对温度的要求,又能降低湿度。当植株生长到具有一定抵抗力时,浇水闭棚升温达30℃左右持续1小时,再通风排湿。3-4小时后棚温低于25℃时可重复一次。

3)合理浇水。浇水增加了湿度,冬春生产可选择晴天沟浇或分株浇水,地膜覆盖可采用膜下暗灌。要严格控制浇水量,防止湿度过高。每次浇水后适当通风,及时进行划锄松土,降低土壤及空气湿度。

4)增大透光量。透光量增大可提高室温,室温升高后进行通风换气,也就达到了降湿目的。

5)采用吸湿性良好的保温幕材料。如无纺布能够阻止内表面结露,并可防止露水落到植株上,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

6)自然吸湿。用稻草、麦秸、生石灰等铺于行间吸附水蒸汽或雾,达到降湿目的。

7)地膜覆盖。大棚膜覆盖可以减少日光温室大棚内土壤水分的蒸发。采用大小垄距相间,地膜盖双垄的办法,浇水时水沿地膜下的小垄沟内流入。由于地膜阻止了水分蒸发,避免了浇水后日光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的大幅度升高。

8)中耕除湿。切断土壤毛细管,避免土壤毛管水上升到表层,阻止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

7,如何补充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00-330毫克/升,波动幅度较小。在冬春大棚蔬菜生产中,为了保温,设施经常处于密闭状态,缺少内外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浓度变幅较大,尤其是中午浓度下降,接近甚至低于补偿点,二氧化碳处于亏缺状态。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施用颗粒有机生物气肥。将颗粒有机生物气肥按一定间距均匀施入植株行间,施入深度为3厘米,保持穴位土壤有一定水份,使其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2)化学反应法。用酸和碳酸盐类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目前主要用稀硫酸和碳酸氢铵,在简易的气肥发生装置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管道将其施放于大棚内。每亩标准大棚(容积约1300立方米)使用2.5公斤碳酸氢铵可使二氧化碳浓度达900毫克/升左右。这个方法成本较低,二氧化碳浓度容易控制,目前在我国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中运用广泛。

3)燃烧法。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燃烧液化石油气、丙烷气、天然气、白煤油等产生二氧化碳。

8,如何避免有毒气体危害

大棚内经常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蔬菜的生长。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治措施。

1)选用安全无毒的农膜、地膜,及时清除棚内的废旧塑料品以及残留物。避免棚膜、地膜的质量差,在高温下散发出乙烯和氯气危害蔬菜健康。

2)合理施肥。有机肥必须经发酵腐热,使用优质化肥,尿素应与过磷钙混施。基肥深施20厘米,追施化肥深度达到12厘米以上,施后及时浇水。避免过量的尿素、铵态氮肥等速效化肥在高温条件下便会产生氨气和亚硝酸气体毒害蔬菜。

3)通风换气。在晴暖天气,结合调节温度进行通风换气,雨雪天也应适当进行通风换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3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