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什么时候上岸产子
每年的4月至9月是鲎的繁殖季节,成年的鲎会到滩涂上产卵再返回海中。
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杰耀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学者,今年是他研究鲎的第10年。他介绍,鲎之所以能够存活几亿年,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坚硬的甲壳质外壳包裹,常年生活在河口和近岸海域,对水质要求不太高。据目前的发现,它们的天敌仅有鳄鱼、猴子和海龟。而更重要的是“鲎拥有一套独特、有效的防御和凝血免疫系统”。鲎是地球上罕见的流着蓝色血液的动物,它们的蓝色血液对细菌非常敏感,可以抵御细菌入侵。
目前,世界上仅存4种鲎,即分布在北美洲东岸至墨西哥湾的美洲鲎和亚洲地区的中国鲎、南方鲎和圆尾蝎鲎。由于栖息地破坏与缩小、不可持续的采捕等原因,近年来中国鲎数量急剧下降。
2019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将中国鲎在红色名录中的等级从“数据缺乏”调整为“濒危”。
广西北部湾海域及其沿岸滩涂是中国鲎最集中、最主要的栖息地与繁育地。为更好保护鲎资源,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国鲎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东方鲎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按照“侧重保护、严格限制利用”的原则,对广西范围内的中国鲎资源加强管理。今年2月,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鲎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为了挽救鲎种群,一些机构尝试人工繁育、放流幼鲎。广西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瑞芳长期从事鲎的育苗和养殖工作。“2014年以来,北海地区开始增殖放流幼鲎。现在北海滩涂上看到的幼鲎数量比10年前有所增加。”陈瑞芳说。近年来,广西海洋研究所还为广东、福建、香港、台湾等地提供增殖放流鲎苗。
鲎每年5月时候上岸产子。
鲎是一种肢口纲剑尾目海生节肢动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有“活化石”之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们形似螃蟹,身体分成头胸与腹部;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无触角,头胸部的第一对附肢成螯状;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每年4月下旬至8月底繁殖,通常于日落后,在大潮的沙滩上产卵,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沙滩上挖穴产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0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