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怎么培育成鱼苗
淡水鱼水花苗种培育关键技术
1. 清塘:在鱼苗放养前一个月左右先放干塘水,平整塘底,清除杂草,挖除过多的淤泥,曝晒塘底。然后在放苗之前7~8日,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按100kg,在池底挖数个小坑,倒入生石灰化浆后立即全池泼洒。投放鱼苗前1~2天,注入新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有害生物混进池塘。
2. 调苗:水花苗最好选择本地生产的,若本地没有需从外地调运,要提前安排联系、规划好路线,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水花时间应选择傍晚太阳下山时开始,避开白天高温时段,装鱼苗工具用双层充氧塑料袋,每袋可装水花10万尾,
3. 放苗:鱼苗运抵后,先不开氧气袋,将氧气袋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网箱里20分钟左右,让氧气袋里的水温与池塘水温逐渐一致后,再打开氧气袋,轻轻地将鱼苗放入网箱。然后休息片刻,用事先准备好的蛋黄浆按每10万尾一个的量,均匀泼洒喂饱;
2~3小时后放入池塘,可提高成活率。
4. 饲养:鱼苗入池后,从第二天开始泼喂黄豆浆,每天按黄豆2.5kg/亩,分2次泼喂,上午8-9点,下午3-4点各一次,连喂7天。豆浆一部分被鱼苗摄食,另一部分起施肥作用,培养天然浮游动植物,且泼洒豆浆,肥度容易控制。第8天开始改投粉状饲料,每亩每天用量1.5~4kg,日渐增加。
5. 水质管理: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调节和控制水质,保持池塘的良好生态环境。放养时水位保持0.5m,逐步加注新水保持1.5m水深。坚持早晚巡塘,作好预测,发现浮头先兆,事前加水,防患未然。
2~3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6cm左右,以补充池水的蒸发量和渗透量。
6. 防病害:坚持防重于治,放苗前的彻底清塘消毒和水质过滤环节为鱼塘病害防控打下良好的基础,加之饲养时间不长,一般不容易患病,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是做好敌害防控工作,由于鱼苗尚小,鸟、蛇、鼠造成的损失有限,危害较大的是蝌蚪,所以防敌害的重点是铺设好防护网,尽量避免各种蛙类进入池塘产卵,同时还要每天清晨巡塘,发现蛙卵务必及时捞除干净。
7. 炼苗:水花鱼苗经过20~25日的培育,长到约3cm,即夏花鱼种,即可出塘。夏花鱼种在出塘前2天要进行2次拉网锻炼,第一次时间不宜太长,稍微密集后放回池塘,半小时左右即可。第二次要将鱼苗拉进小网箱暂养3~4小时,在这过程中要清洗网箱、清除野杂鱼、污物,之后将鱼苗放回池塘。通过拉网锻炼,使鱼体肌肉更加结实,减少黏液分泌,排净体内粪便,提前适应密集环境,提高运输成活率。休息停食一天后,即可出塘装运。
一、前期准备,晒塘。水花刚回来时,是不能平游的,如果塘底没有晒好,容易让一部分水花粘附于塘底,造成部分水花死亡,所以就一定要晒塘。
而且为了加速晾干,最好把塘底赶的平整。当能晒到淤泥开裂缝最好,不然手指按能起一个印迹也行
第一步:下水花前的重要工作就是清塘,清塘彻底是水花高成活率的第一保障。杀灭淤泥中的寄生虫卵、大型有害水生昆虫、有害菌类、杂鱼。最佳清塘办法,冬季晒塘,最佳清塘药品推荐生石灰。关于生石灰的用量,带水清塘一亩可用一百公斤。
第二步:进水,进水口一定要用密眼网布过滤,不然清塘杀灭了有害生物,放水又带进来了。进水强调:进水时间不宜过早,进水过早水会老化,生长大型水生昆虫。比如:轮虫、枝角类、饶足类,持续时间是水花成活和高速生长的关键。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可大大节省人工,不用再每天煮蛋黄打豆浆了。
第三步:施肥,这是培育鱼苗开口饵料的重要工作。新塘多施肥,老塘少施肥或者不施肥。待水花下塘几天后饵料生物群体会发生衰减,需补充肥料。
第四步:下苗,根据水源情况、池塘大小、管理水平、后期销售预期决定密度,(一般一亩30到50万)饵料生物密度大,下塘的初始二到三天可以不投喂,要重点观察鱼苗是否发生气泡病。如果出现,可泼洒食用盐,开动增氧机或者进新水解救。
第五步:追肥,一旦饵料生物出现衰减就可在晴天上午进行追肥,可使用腐熟农家肥,也可使用商品肥水产品,老塘不建议用农家肥,新手使用农家肥一定要切记:单次少施肥,勤施肥。关于追肥的问题先说腐熟农家肥,教材要求是密封发酵,一层生石灰一层粪肥隔绝空气七天以上。推荐使用猪粪、牛粪、不用禽类。
第六步:投料训食,根据池塘饵料生物的密度和鱼苗大小适时人工投料训食。如果饵料生物没有培养起来或者过早衰退,鱼苗的规格就很小,需要投喂鸡蛋黄、豆浆或者牛奶、奶粉。饵料生物如能坚持到鱼长一厘米以上,则可以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开口。投喂原则:少量多次,沿着池塘四周投喂,尽量做到一小时投喂一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1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