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途中生猪应急如何处理
应激是动物发生疫病的重要推手,应激与畜禽品种、健康等因素密切相关。生产实践中主要存在母猪的妊娠应激、产仔哺乳应激和营养、环境、管理、断奶、换料、转群、运输、打针和疫病应激等。控制动物应激的有效手段首先是动物健康(内因),其次是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外因),排除不良应激因子,最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必要的抗应激药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应激反应现象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猪长途运输,因为路途遥远,要规范合作双方(买方、卖方)行为,应制定了生猪长途运输管理应激方案,双方共同遵守。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为确保生猪能从卖方顺利运输至买方,确保运输途中应激小、屠宰后肉质好,经合作双方约定商品猪运输至买方需静养 2-3 周后供屠宰。双方为此都做了充分准备,途中采取了合理措施减少应激因子并确保屠宰后生猪同步屠宰检疫合格,努力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1 买方方面相关准备
主要做好相关人员准备、圈舍维修和相关器材、工具、饲料、药品、运输车输的各项准备工作,确定联系方式。
1.1 安排合适工作人员
确定 1~2 名饲养员、 1 名懂法规、有技术,在当地有一定威信的专业技术员,并做好饲养管理技术培训。
1.2 维修准备圈舍
找平圈舍,饮水器距地面约 70 cm,人员出入口设立消毒池。圈舍维修好后,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地面和墙壁,待地面自然风干后,用 2%~3% 氢氧化钠溶液对圈舍、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液呈露水状(注意保护好衣物、眼晴和皮肤)。生猪长途运输中的应激处理实践
2~3 天后,用水冲洗并自然干燥后再用其他品质有保证、低毒的消毒药经 2-3 次消毒后备用。有条件可对周边采取灭鼠灭蝇等生物安全措施,之后禁止
人员出入,空圈 1~2 周后进猪。
1.3 购置器件及药物
购买专用冰箱(贮存生物制品)、塑料桶、水龙头、投药箱、饮水器、背式消毒器、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手套、统鞋、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等用具,订购品质可靠的饲料,备好氨基多维、电解多维、葡萄糖、消毒药品和其它必要的抗生素类药物等。
1.4 备好车辆
运输车辆要备有防风、防雨设施;驾驶员具有运输畜禽经验。
1.5 畅通购猪信息
购猪前应将所需生猪数量、规格、时间等提前1 个月,电话方式报告供猪方联络人。
2 供猪方相关准备
2.1 及时做好供买方的生猪备案
根据供买生猪动物卫生安全要求,三个合作社需及时做好向北京某屠宰场提供优质生猪备案场资料,经县市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审查通过后,由卖方动物卫生监督所向买方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申请备案资料,经买方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公示,无异议后批准。
2.2 建立完善养殖档案
按照农业部养殖档案填写规范,完善相关生产、饲料、兽药、防疫、消毒、诊治、无害化处理等记录,养殖档案保存 2 年以上。
2.3 认真做好强化免疫
在 3 周内结合场内防疫需要和运输需要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的强化免疫和驱虫等工作。
2.4 及时查询相关信息
派人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询法律法规执行动态,咨询进买方动物检疫申报的程序、资质,以做好相关准备,与驻场兽医做好工作衔接。
2.5 扎实做好运前准备
运前 1 周内猪场负责选猪,所选猪只须健康,符合体型要求(休药期内猪只不选);起运前 3 天内公司通过电话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检疫,同时向买方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起运前2-3 天内饮水中均匀投用品质有保障的电解多维(或氨基多维、生物活性物质、V C)、葡萄糖等药物;起运当天饲料喂量达 6-7 成饱,饮水充足;提前做好车辆维修、车辆消毒、垫料消毒等相关工作,为买方备好 15 天左右过渡饲料。
2.6 协助做好产地检疫
供猪方起运 3 天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场内人员要积极协助检疫员做好“瘦肉精”等系列违禁药品监测、耳标识别、养殖档案记录内容核实等工作。装运前,逐头核实猪只二维耳标号,耳标号要与养殖档案和出据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一致,做到证物符合,《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要随车同行。
3 运输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注意事项
3.1 控制车速
途中要有效控制车速,高速路上不超过110 km/h,路况较差路段不超过80~100 km/h,途中停车休息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1小时。要做好雨布防护,长时间停车休息要将雨布揭开透气。
3.2 做好检疫沟通
到达买方前,车主主动向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电话申报,并按照买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机构指定的检疫通道入境,同时接受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审查后,方可进入买方。到达目的地前,车主要主动向买方当地(县级或乡镇分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落地检疫,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场,并按要求采取隔离措施。
3.3 小心下车,做好控水控料
到达屠宰场待车停稳 15 分钟后开始下猪,猪只到圈舍后停水 2~3 小时,待猪只安静后开始饮水,水中均匀投入质量有保障的电解多维(或氨基多维、生物活性物质、 VC、 VE)、葡萄糖饮用 2~3 天(使用投药箱时箱内必须有水),确保饮水充足。 5-6动 物 福 利
69小时后开始喂料,喂量要少,逐步增加。第一天喂2~3 成饱(每头猪只均要吃上料),第二天 4~5 成饱,第三天 5-6 成饱,第四天 6-7 成饱,第五天 7-8成饱,待 90% 以上猪只食欲恢复后开始换料。第一天换料:旧料 6/7+ 新料 1/7,第二天:旧料 5/7+新料 2/7,第三天:旧料 4/7+ 新料 3/7,以此类推,7 天内换料完成。
3.4 强化饲养,建立健全制度
3.4.1 加强饲养管理。按照“四分开(采食、饮水、休息、排粪)、五定位(定料、定时、定餐、定量、定顺序)”原则选择育肥猪饲料,按照饲喂量、次数加强饲养管理,恢复体况,提高肉品品质。同时,为促使其运动和保持口腔卫生,可在其圈舍内放入一定数量的植物枝条,让其自由啃咬,强化运动,保持健康。
3.4.2 加强应激处置。
坚持“八看一查一报告”制度:一看精神状态,二看步行姿势,三看呼吸情况,四看饮水,五看食欲,六看粪便,七看皮肤颜色,八看粘膜变化;一查体温;一有情况立即报告立即处理。
3.4.3 建立健全消毒清洁制度。消毒:春天、夏天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 1~2 次,发生疫病时每天 1-2次;秋天和冬天正常情况下 10~15 天 1 次,发生疫病时每天 1-2 次(消毒药每月更换 1 次),医疗器件须进行严格消毒。卫生:每天打扫 2-3 次卫生,保持圈舍干净、干燥、卫生。
3.3.4 坚持隔离和无害化处理。发病生猪必须坚持隔离制度,新购生猪须在指定猪圈隔离,确诊无病或不带毒后逐步混群饲养。发病生猪立即隔离,专人饲养护理,防止窜圈、混合使用生产工具等,治疗动物须做好记录登记,坚持休药制度。对所有病死动物、废弃疫苗、废弃医疗器件、畜禽粪便和被污染饲料及垫料在指定地点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本文参考并致谢《生猪长途运输中应激处理实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2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