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的历史来源
第一个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个装在木制圆筒里的巨大螺旋状物,用来把水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对田地进行灌溉。真正发明者并非阿基米德本人。
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来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16世纪时,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这些钉子能够更牢固地连接东西。那是从这类钉子到螺丝钉所跨出的一小步。
公元1550年前后,欧洲最早出现作为扣件的金属螺帽和螺栓,都是在简陋的木制车床上用手工制成的。螺丝起子(旋凿)在1780年左右出现于伦敦。木匠们发现用螺丝起子旋紧螺钉比用榔头敲击,能把东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细纹螺丝钉时更是这样。
螺蛳粉起源于1980年代中,解放南路有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其店员早上常拿一把干切粉,到隔壁阿婆的螺蛳摊去煮,后来又有人买来青菜调配。卖螺蛳的王记阿婆觉得此粉味道甚佳,于是就卖起了螺蛳粉。
螺蛳粉的来源
一、来源
相传在1980年,杂货店里的员工在每天早上学习完之后就拿一把干切粉去隔壁的阿婆的螺蛳摊去煮,渐渐的过了几天,有个人她买了一把青菜放在一起煮。然后卖螺丝的阿婆也觉得这样做的味道非常好,然后就卖起了这种粉。渐渐地,人们把它起名为螺蛳粉。
螺蛳,是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鲜,拾食螺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2500~3000年前的《国语》:当时的吴地境内大荒,市无食粮,国库空虚,老百姓就迁往东海之滨,以蒲赢为食。
蒲赢,即蚌蛤、海螺一类的贝类海鲜,三国时《魏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连年天旱岁荒,民人相食,袁术在江淮一带率兵征战,下令拾蒲赢为食。古代的螺个头不逊蚝蛎,一个消饥,两个管饱,据南北朝时期文献记载描述当时的田螺大如梨橘,小如桃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2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