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五大名堰有哪些

1、都江堰

五大名堰有哪些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共分为四段,分别为永济渠(从涿郡到洛阳)、通济渠(从洛阳到淮水)、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扬州南])、江南河(由京口[今镇江]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后来的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全长1794公里。

3、灵渠

灵渠,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显示了中国的智慧和伟力,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

4、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总长近150千米,灌溉面积约四万余顷。由于郑国渠流水中含有大量的淤泥,所以灌溉田地能增加肥力,使贫瘠的土壤得到改良,使关中成为沃野。郑国渠建成后,秦国的经济有很大的提高。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5、白渠

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 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该渠在郑国渠之南,两渠走向大体相同,白渠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邽注入渭水,而郑国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4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