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儿时美食
1、冰棍儿。
小时候的冰棍1分钱一根,没有包装的,村里有做冰棍儿的厂子,用木头箱子放着,外面盖个棉被保温,我10岁的时候过麦收还麦过呢!
2、汽水。
最早的汽水记得村里有卖橘子汁的,就是橘子粉兑水,冰袋更简单了,大白梨、北冰洋,几毛钱一瓶,特便宜。
3、海带丝:
类似于现在的海苔,那时候零食匮乏,我们上学住校,除了带点干粮,咸菜,再就是买点这个,1毛钱一袋,微咸,一撕老长的丝,特别好吃。
4、糖葫芦:
那时候的糖葫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糖墩儿,品种不是很多,山楂的,山药豆的,桔子的,我曾经穿街走巷卖过,如下图这样去村里卖,哪里小孩多去哪里卖。
5、甘蔗、甜棒儿。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这种甘蔗了,比较便宜,1块钱能买一大根儿,能吃好几天,右边的是一种甜的高粱,我们叫“甜棒儿”,也有不长穗的玉米杆也挺甜的。
6、爆米花:
这种手摇的爆米花机子,后面拖着个大大袋子,等熟了的时候,打开阀门,砰的一声,爆米花就被打到袋子里去了,一个村里如果来了卖爆米花的,一会就会被小孩儿们围起来。
7、糖酥棍儿:
各种形状的,也有像“拐棍儿”一样的,特别便宜,一袋子几块钱,小孩儿们特别爱吃。
8、桔子糖,水果糖,大白兔糖:
各种水果糖(农村人的记忆),大白兔那是城里人的高级的糖;
9、烤红薯
这个小时候可没少干,秋天是小孩们最喜欢的季节,掏鸟蛋,抓田鼠,烤红薯,烤毛豆,烤玉米,太多美食了。
10、知了猴儿,爬爬儿,老牛
每年夏天,这个时候,一到黄昏,孩子们的必修课,就是拿上手电,小桶,沿着马路边两行树去捉知了猴儿,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我们老家沧州俗称:啸啸猴儿,据说吃它治百病,因为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捉回来用盐水腌制一下,炒着吃或者烧着吃,脊背上那块瘦肉好吃极了。
一到下雨天,雨过天晴,白天也好抓,因为刚下过雨,地面松软湿滑,树底下如果见到小三角洞,轻轻一挑就是一个,特别好捉。
今年疫情被列为野生动物,不让吃了。
11、红薯干
小时候家里种的红薯多,一到秋天收了红薯,就会晒红薯干,够吃一冬天的。
晒红薯干有两种方法,生的切成片晒成干,冬天熬粥特别好吃;
把红薯煮熟,切成片,晒干,上学的时候拿几块,能吃一路,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用沙土炒热,炒的红薯干,嘎嘣脆,香甜,那个味道真是绝了!
12、醉枣儿
我们家乡沧州是金丝小枣的故乡,家家户户都有枣树,家家户户都“醉枣儿”用高度酒保鲜枣儿,过年的时候吃,特别美味。现在还有这个传统。
13、柿饼子
带有白霜的干柿饼子,别看看着不好看,可好吃了,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水果,全靠这些水果过冬呢。
14、麦乳精:
15、炼乳:
小时候我二哥家侄子奶水不足,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儿童奶粉,吃麦乳精+炼乳。我比他大12岁,也不大,有时候喂他的时候偷偷的吃一口,实在是太好吃了,哈哈。
16、午餐肉:
那个时候,去商店买个午餐肉,那可是奢侈品,来客人才能买。
17、宝塔糖:
虽然是一种打虫子的药,但是因为甜,也成为那个时期孩子们难忘的好吃的。
18、点心:
那个时候串亲戚都是买2斤这样的点心,我们家把点心放在屋里门上面有个洞里,我小时侯闹着“吃门子”现在的人是不会懂这句话的。
19、三鲜伊面:
多么老的牌子呀,那是上学时在学校里经常买这种面,现在不知道为啥不见踪影了。经典的广告语“华丰面,餐餐见”
20、泡泡糖:
这是我永远的痛,看着别人神气的吃着泡泡糖,吐着泡泡,因为没有钱买,有时候偷偷的买一个,一吹,一下子就给吹掉了,吃的少。不知道怎么吹。尴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4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