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小麦田间管理
一、田间管理
1、整地
平整土地是健壮幼苗和让幼苗长势更整齐的基本工作,可以为幼苗的正常生产,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整地要在深度26厘米以上的土地,进行平整和深耕深翻,避免出现田垄曲沟。
在耕作之前,要用犁耙平整好,浇水的时候要让土地变得更松软,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发生。
给泥土施加基础肥料,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搭配,在每亩施加基础肥料使用氮肥110到150公斤,磷肥五到九公斤,钾肥五到七公斤,可以作为基础肥料。
小麦长出幼苗以后,要及时检查和补缺新的幼苗,遇到下雨和干旱的天气要松动泥土,让土壤之间保持通风透气和根茎部位的正常生长。在冬天土壤封冻的时候要浇水,在气温下降四度,这样子浇水是比较好的,可以让幼苗能顺利渡过冬天。
2、施肥
施加每亩有机肥1500公斤左右,复合肥50公斤,硫酸锌两公斤,在平整土地之前,施撒地面上翻动。适合播种的时间在十月份播种,播种深度在六厘米,晚期播种的田地里面要增加播种的数量。
小麦行间的距离在23厘米,播种后要用石头压紧实泥土,这样可以有助于小麦长出新的幼苗。
小麦对氮肥的吸收从长出幼苗到拔节时期吸收氮肥的含量,是整个生长发育的氮肥含量的50%。在小麦拔节到长出花穗开花的这段时间,吸收氮肥的含量占总氮肥含量的35%,小麦开花以后,会有少量的施加氮肥。
小麦对磷肥和钾肥的吸收,在小麦根茎基础部位分枝期会占总吸收量的40%,拔节期以后吸收磷肥和钾肥会快速的变多,磷肥吸收含量是抽穗成熟期是最多的。
在小麦生长幼苗期,需要补充氮素肥料的营养和磷肥钾肥,这样可以促进幼苗的生根发育,培育强壮的幼苗。
从拔节到开花的生长阶段,可以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加,可以促进小麦节杆抽穗开花,足量的养分供应,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转换,促进小麦颗粒的饱满,增加产量。
小麦基础肥料的施加是提高整个土壤肥沃力的关键,施加充足的底肥可以保证小麦在幼苗时期的养分全面,促进早发育。
结出抽穗果子在小麦幼苗,冬天之前长出足够的分支,分解孕育强大的根基系统,为春天生长打下良好的根基,基础肥料对小麦的中期和抽穗的后期都有很好的巩固,防止衰败的作用。
底肥的数量施加要根据种植种类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底肥施加占整个施肥总量的65%,底肥施加,主要以有机肥适量配合氮肥磷肥钾肥。
每亩施加农家肥1200到一千四百千克,尿素十一千克,碳铵三十千克,高浓度的混合复合肥二十八千克。
小麦开始变青涩的时候,追加施肥要根据幼苗的增长情况,在冬天之前,每亩总棵数110万以上的旺盛幼苗,颜色变绿,叶子变大,这时候施加的肥料要以磷肥和钾肥为主。不要再施加氮肥,每亩施加过磷酸钙十六千克,草木灰八十千克,钾肥十二千克,这样子对强壮秸秆防止被风刮倒有好处。
冬天之前每亩地秸杆数达到80万,强健幼苗,要巩固冬天之前分节为主。春季至冬天的施肥,在追肥的春季每亩施加碳铵8000克,这样可以提升保持水土能力,保持水土能力差的土壤,里面要适当的施加晚点施加肥料。
当小麦田地出现病弱的幼苗时,要酌情给弱苗施加肥料,每亩施加碳铵十八千克,可以开设渠沟,施加肥料以后盖上泥土,缺磷肥的小麦田地,每亩施加十二千克的过磷酸钙。
基础底肥要有机肥和饼肥油渣混合在一起,无机肥可以少量的施加,在总施肥量的65%氮肥磷肥钾肥要配合搭配好施肥的过程中,要均要平衡好每个肥料的施加比例。
二、病害种类和防治
1、病害种类
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叶枯病、黑穗病
2、防治措施
合理密植、翻地前施加充足的基础肥料、选用优良抗病害品种、种子消毒、化学药剂消杀防治
小麦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品种不同,采收的时间也不一样,把小麦的穗粒脱整出来之后,要晾晒合理的储存。
在广阔的平面上铺平开,用钩耙平整好,隔一段时间就翻动一次,经过四天左右的时间可以有效出去小麦里面不必要的水分。
1.
查苗补苗,苗全苗匀。 出苗后在小麦长到2-3叶及时查苗补缺,将密度大的苗移栽到密度稀的地方,确保每亩基本苗18~20万左右。对苗数不匀的田块,可在麦苗3叶期进行移苗补栽。
2.
及时追肥,保证壮苗越冬 小麦苗期对磷钾需求少,对速效氮肥也不多,但是不施肥,苗就长势不好,其中磷钾肥对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幼苗缺磷钾元素,表现为幼苗矮细,不能安全越冬。对于播种早的品种,在11月中旬追肥,播种晚的品种在12月上旬追肥,每亩施尿素4公斤,加上磷酸二氢钾1.5公斤,及时追肥能够保证小麦多分裂。
小麦田间管理是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键环节,下面是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
1. 预备工作:在种植小麦前,应及时清除病虫害和杂草等有害因素,确保种子健康。
2. 做好耕作:在种植前进行深耕翻土,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小麦生长,也方便后期管理。
3. 控制病虫害: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小麦上的病虫害,避免它们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 施肥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施肥料。
5. 灌溉管理: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湿程度及时进行灌溉,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6. 剪除虚弱苗:在小麦生长初期,苗期较弱的苗需要及时剪除,培养小麦的生长势。
7. 掌握喷药时机:合理安排田间喷药时间,可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同时不影响到人畜安全。
8. 及时采摘:在收获时期,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进行收割,保证产量和质量。
以上是小麦田间管理的一些基本技巧,但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个是镇压化土,提墒保墒。进行田间管理,一定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趁墒追肥。抓紧时间进行田间镇压,把土块压碎,密封裂缝,沉实土壤,达到提墒保墒增温、促进小麦生长、促弱转壮的目的。
另一项措施就是进行肥水管理。对于还没有返青的地块,尽量不要浇水。因为现在浇水特别是浇大水,容易延缓地温的回升,延缓小麦的生长。最好借墒追肥,对已经返青的地区,在追肥的时候,可以结合浇水来进行追肥。像东部一些地方,小麦还没有返青,或者刚刚返青,还是不建议浇水,借墒追肥,促进生长。
要因地因苗制宜,不要一味地早施肥,早浇水。必须分类管理,要区别对待。对于旺苗、一类苗要以控为主,控促结合,肥水管理要往后推一推,四月份以后再进行肥水管理。对于二类苗,可以在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在三月的中下旬进行施肥浇水。
从播种开始就要做好包衣。
二是及时查苗补苗。
三是上好过冬水四是及时除草。
五是春季及时浇水施肥。
六是防治病虫害。
七是切实做好三防。
八是及时收获
1.压青苗,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2.化学除草,防除阔叶杂草可在3叶期每公顷用72%2;
4-D丁酯乳油900ml,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每公顷10.05g~19.5g,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二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750ml,或10%骠吟乳油每公顷525ml,或65%野燕枯每公顷1.5kg,兑水喷施。
3.防治病虫 ,小麦田每平方米有粘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ml~450ml兑水喷施。防治赤霉病时,每公顷用50%多菌灵或50%多福合剂1.5kg~2.25kg,兑水喷施。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g~40g,兑水30kg~60kg喷雾处理。
4.追肥,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尿素5kg,加50%多福合剂2kg,对水喷施。若生产富硒面粉,每公顷可用硒肥1.5kg,兑水100kg喷施。为了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硒肥混合后兑水喷施。
5.生育期灌水,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1次。每亩从总肥量中拿出0.5kg尿素随水灌施效果更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5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