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特色文化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9 05:49:21
“秭归年小端午大”。自古以来,秭归人都要过3个端午节,让长长的思念飘满整个5月。挂艾叶、割菖蒲、包粽子、点雄黄、划龙舟、扎香袋、回娘家……这些古老的风俗在秭归沿袭千年,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原因。
“这件作品获得了‘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6月4日,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非遗文化展示区”现场,“慢工绣艺”公司的坐垫、抱枕等手工绣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慢工绣艺”以“三闾刺绣”为基础,绣艺独特而古朴,美观实用。
“三闾刺绣”兴起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民间传承,2018年4月由宜昌市政府公布为第六批非遗保护名录。“历史流传的针法多达100多种,至今仍被传承运用的仅剩10余种。”秭归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负责人说,“对于非遗文化,实用是最好的传承,实用是最大的发展。”2019年,秭归多次开办传统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娘100多名,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三闾刺绣”重现生机与活力。
展台另一边,山均艾草有限公司则以艾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艾条、艾柱、艾绒、足浴包等随身灸类产品。当天,山均公司免费送出端午艾2万斤,清幽的艾香弥漫峡江小城。
让源自民间的非遗活起来,让源自民间的非遗回到民间,这是秭归非遗保护的最大愿望。截至目前,秭归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省级非遗名录6个,市级非遗名录14个,县级非遗名录9大项43个。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3人,市级89人,县级464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5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