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实心竹生长速度

竹子长高的速度比同等尺寸的其他植物快,主要原因是竹子的枝干分成多节、同时生长,同等尺寸的其他植物通常是顶端的分生组织在生长;而且,竹子的空心茎比同等尺寸的木本植物茎要轻得多。

实心竹生长速度

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在雨季时,竹子的生长速度可以达到每昼夜长高150厘米~200厘米。竹子生长最慢时,它的生长速度为每昼夜长高20厘米~30厘米。不同种类的竹子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毛竹在30天~40天内可以能长高15米~18米,巨龙竹在100天~120天内可长高30米~35米。

竹子的生长周期是60年,它会从笋芽生长到竹笋,接着会长出新竹,但是高度不会继续。等竹子开花后就会掉叶子,也说明竹子将面临死亡。一般它是5月份长笋的,寒冬时它就会停止生理活动,等到温度升高时就会恢复。

这跟“能量的观点”没什么关系,竹子的光合作用效率并不突出。竹子每茎的光合作用面积约28平方米,每年固碳能力约16千克。有些人不知道竹子是通过竹鞭(地下茎)分生的,以为竹笋独自扩增体积,那自然显得非常惊人——但很多木本植物也有大规模的地下根系、形成克隆群体,其地上部分的长高速度却比竹子慢得多,显然“依托地下构造取得供应”不是竹子让人吃惊的原因。

竹子对土壤当然是有影响的。世界范围内的多项研究表明,竹子在短期内对新种植的土壤状况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由于竹林的生物量大、竹材含有丰富的养分且生产周期较短,经过数个轮伐期,土壤养分输出量大于输入量,会导致竹林的土壤逐渐变得贫瘠。但是,竹子造成的肥力下降可以被人施肥有效地抵消,持久地种植、收获下去。

植物不是从土壤里直接吸取能量变换成“有机质”的,其“有机质”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等光线,材料是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根部等处吸收的水。

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土壤取得氮、磷、钾等必需营养素,会影响土地的肥力。不同的植物需要的营养素含量有很大差异,这与植物的生长速度没有绝对关系。

竹子对土壤的影响变化规律已经被人们深入研究,可以控制其种植密度来减少不利影响。

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在雨季时,竹子的生长速度可以达到每昼夜长高150厘米~200厘米。竹子生长最慢时,它的生长速度为每昼夜长高20厘米~30厘米。不同种类的竹子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毛竹在30天~40天内可以能长高15米~18米,巨龙竹在100天~120天内可长高30米~35米。

竹子的介绍

竹子是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种类繁多,有一千多种。很多竹子的原产地在中国,倍受中国人喜爱。竹子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120年后才开花结籽。

秋冬时,竹芽还没有长出地面,这时挖出来就叫冬笋。春天,竹笋长出地面就叫春笋。冬笋和春笋都是中国菜品里常见的食物。春天时,竹芽在干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过一场透雨,春笋就会以很快的速度长出地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6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