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白菜如何间苗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大白菜如何间苗

看到这个问题,乡村关中想到程立森写的诗歌《咏大白菜》四首之一:根上犹沾泥土香, 一团清气润人肠。 冰霜好炼晶莹质, 蜂蝶无关浅薄狂。 大用终教酬百姓, 妙材自合佐千觞。 何方寻得如椽笔, 万幅丹青写菜王。这首诗写得真好啊!

言归正传,我们看大白菜种植的间苗。大白菜历来被人们视为“当家菜”、“半年菜”,它是人们生活必备的蔬菜。过去人们生活普遍贫穷,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每年秋冬春三季,从八月十五一直吃到来年清明节前后。可以说,在秋季蔬菜中,大白菜仍然是人们生活的重头戏。其实,那时,白菜、萝卜和豆腐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角,这三类蔬菜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人们炒的煮的炖的腌的晒干的,变着花样吃,百吃不厌。

虽然现在市场上各种蔬菜供应充足,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完。但是,传统的大白菜仍然活跃在人们的餐桌上。虽然大白菜市场价格一直很低,但菜农种植的产量和市场消费量,非但没有下降,而且还呈上升态势。农民在秋季露天的蔬菜种植中,大白菜仍唱主角,农民依然大面积种植,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那么,秋季大白菜该如何种植,又该如何间苗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本地菜农种植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秋季大白菜的种植方式。

乡村关中一带的菜农,在秋季种植大白菜时,在菜园水肥充足,或墒情良好的情况下,大多数采用直播的方式,但直播又分犁沟播种、穴窝播种两种方式。一般犁沟时,是在平整的菜园地面上,人工犁出深约3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再用扫帚轻轻覆盖细土;而穴窝播种,按照品种、每亩定株数量,在垄上开穴窝播种,每穴窝播入3粒种子,这样一般都是人工用铲子,或手指将种子摁入泥土里,深度在3厘米左右即可。

第二,秋季大白菜的播种时间。

对于大白菜的播种,一般来说,在北方,当地气温在24℃左右,菜园墒情良好时,即可进行秋季中、晚熟大白菜的播种,一般都会在节气进入立秋后一周左右开始播种;而在南方,立秋后一月左右都可以播种,因为那里的环境和气候一直炎热和潮湿。

第三,大白菜播种后要适时间苗。

播种好大白菜后,种子出土后,就要进行间苗田间作业。现在菜农为了方便省时省工,一般分三次间苗。第一次间苗在出苗后5~6天,根据幼苗的强弱程度,留强去弱,留苗间距2~3厘米,尽量不相互拥挤,防止间苗后留苗东倒西歪,难以正常生长。第二次间苗待幼苗处于真叶5~6片时,犁沟播种的留苗距8~10厘米左右,穴窝播种的每穴留苗3株左右,尽量拉大苗距。

第三次间苗是在第二次间苗后10天左右进行,这次根据菜园幼苗生长状况定苗,原则是去弱留强、长势一致、长相相仿,按品种定植的株距,中间部位只留一株强苗。一般大型品种株距50厘米左右,行距40厘米左右,每亩留苗2000株;中型品种株距40厘米,行距为40厘米左右,每亩留苗3500株左右;小型品种株距为25厘米,行距为35厘米,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

第四,定苗后的间出的壮苗合理利用。

我们在大白菜定苗后,从原播种地间出的壮苗,可不要浪费了,可以选取无病叶、根系良好的苗棵,在其他空余的菜地进行移栽,棵株间距按照上面所说的间距栽植即可,移栽时最好在傍晚时分,移栽后及时浇一遍水,然后每天傍晚浇一次水,这样容易缓苗成活;而其他间出的菜苗拿回家,经过摘洗后,可炒、煮食用,味道很不错。

第五,定苗后要合理浇水。

因秋天高温,菜园墒情不足,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证齐苗壮苗;间苗、定苗后各浇一次水。在白菜生长处于莲座初期时,要注意浇水和追肥,提供充足营养所需,以促进白菜发棵长大。白菜处于结球期,也要合理追肥浇水,这时浇水量要大要均匀;在大白菜生长包心后,要适当地控水,促进白菜尽快包心,这时人工要布条揽叶捆绑,帮助白菜包心。

第六,根据白菜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和防治病虫害。

大白菜处于莲座期时,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处于结球初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收获前20天内不再追肥。同时,要加强大白菜病虫害防治,细苗期要喷粉剂农药,或用草木灰直接均匀喷洒,或用草木灰浸出液施喷,这时期主要防治大青虫等害虫;在大白菜处于莲座期,每7~10天喷洒一次叶面肥,3次为一周期,可采用0.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混合施喷。注意,最好在晴天的每天的16:00以后喷洒。

总之,农民常说,霜打的白菜赛人参。大白菜的收获期,就是处于霜降期间。作为菜农,大白菜种植的密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产量和质量,菜农应在综合考虑到菜园的土壤肥力、墒情、光照等条件下,适当合理的加大种植密度,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产量,也可以提高农民种植的收入。现在正处于大白菜种植的季节,菜农朋可要抓紧时间播种哦!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6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