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种植技术:北方如何种植姬松茸
我是骑蚂蚁赶路,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楼主想要种植姬松茸,我来给点建议:第一:姬松茸的种植季节一般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种植在清明前后,秋季种植在立秋之后。低海拔地区可延长至4—5月份播种;
6—7月份收菇。 总之,要掌握播种后,经40—50天开始出菇时,气温能达到20—28℃为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期应灵活掌握。第二:姬松茸最适合的种植材料是甘蔗渣。也可以用稻草、麦秆、棉籽壳、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进行种植。在上述一种或几种混合的原料中, 适当地添加一些牛粪(马粪)、禽类类和少量化肥。 姬松茸的种植材料参考双孢菇种植工艺,经过堆积,发酵,翻堆,制成适合姬松茸生育的培养料。第三:姬松茸有抗杂菌的能力,几乎不受害菌侵害。但要十分注意通风换气,匆使菇房内和畦面过湿。害菌常在覆土前后发现,害菌发生时最好用喷灯把它烧掉。 姬松茸的害虫有菇蝇、菇蛾、线虫等。如果后发酵很完全,几乎都可以防止害虫发生。第四:姬松茸的采收适期是菌盖刚离开菌柄之前的菇蕾期,即菌盖含苞尚未开伞,表面谈褐色,有纤维状鳞片,菌褶内层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若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逐渐成熟,烘干后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商品价值。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或盐渍加工。最后:这是我对于姬松茸种植的一点建议,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如果有不足之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由于受气候制约北方地区,姬松茸栽培一直受到限制。针对国内外姬松茸栽培存在的问题,根据东北资源及气候特点,系统研究了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管理技术,进行了适应性驯化栽培和出菇试验,初步获得成功。
1、生物学特性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10—37℃,适温25—27℃。最适pH6.5—7.5,以料水比1.0—1.4为宜,最适碳源为蔗糖,其浓度为7%,硫酸铵为最适宜的氮源,其浓度为0.3%,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0—26℃,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少量的散射光。
2、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姬松茸生物学特性,在北方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应因地制宜做好春、夏、秋栽培季节安排,具体可参考表1进行。
表:姬松茸春、夏、秋三季栽培安排(月/日)
栽培程序 春菇栽培 夏菇栽培 秋菇栽培
母种复壮 12 2(当年) 6
原种生产 1月(当年) 3/7
原辅料贮备 2/中下旬 4/中下旬 7/中下旬
栽培种生产 2/4/8
栽培料堆制 3(温室内) 5/8
栽培场所选择 3/中下旬(温室内) 5/中下旬(室内) 8/中下旬
栽培方式选择 3/下旬 5/下旬(室内) 8/下旬
上床装箱栽培 4/上旬 6/上旬(室内) 9/上旬(温室内)
栽培管理 4/中旬—6/中旬 6/中旬—8/中旬 9/中旬—11/下旬
采收干制 5/上旬—6/下旬 7/上旬—8/下旬 9/下旬—12/上旬(温室内)
3、栽培场地选择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宜采用室内、温室、塑料棚栽培姬松茸。栽培场地要具备通风、遮光、保湿、冬暖夏凉的条件,远离养鸡场、养猪场、垃圾场等,有干净的水源,排水方便。室内多采用床栽、箱栽,畦床要南北走向,便于通风,光线均匀。温室和棚内多采用床栽。
4、建堆发酵 栽培料配方:干稻草64.2%,干牛粪23%,麸皮7%,磷酸二氢钾0.75%,尿素0.5%,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石灰1.5%,碳酸钙2%。牲畜粪风干、捣碎、过筛,干稻草切成3cm左右长浸泡过夜,将稻草沥干以后按配方拌匀。无机盐先和麸皮拌合,再和牛粪拌匀。于播种前30天进行堆料发酵,在水泥地放上几根长木或竹棍,其上铺20cm厚1.0—1.5m宽经预湿的稻草,踩实后铺一层牛粪、麸皮和无机盐的拌合料,以盖满稻草为度,以此类推往上堆,最上一层是畜粪,堆高1.0—2.0m,覆膜防雨淋。在料堆内每隔1m预埋一根圆段木,堆好料后拔掉让其通气。
6—7天后料温升到60℃时进行第1次翻堆,复堆后隔6—7天进行第2次翻堆,再隔5—6天进行第3次翻堆,又隔4—5天进行最后一次翻堆,堆料期25—30天。
5、铺料播种 播种前先用澄清石灰水调节栽培料含水分为65%左右、pH7.2—7.5。用硫磺按15g/立方米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菇房(棚),用石灰水对床面或木箱进行消毒、敌敌畏杀虫。发酵料趁热进入温室(室内),让其自然降温,并将其抖松,铺料以13.5kg/平方米为宜(15—20cm厚),当料温降到25℃时,按两层(中间、表面)散播菌种,菌种用量为6%。播种后10—15天,菌丝蔓延到栽培料2/3深度时应立即覆土,先覆一层直径1cm大小的土块,厚2cm,土块湿度60%—65%。待见到菌丝穿出土块缝时,再覆一层直径0.5cm大小的土粒,厚1—2cm,同样喷水保湿。
6、出菇管理 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播种到出菇只需30—35天。每潮菇结束后有15—20天的养菌时间,而后便是第2潮菇开始。一般每个季节都有2—3潮的菇,生物学效率可达40%—60%左右。菇的产量除了受养料条件,还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为此要适时的调整菇房的温、湿度,湿度的控制只靠人工的补充水分,室内的湿度保持85%—95%。
一般播种菌丝发菌30天,就会形成菇蕾,子实体长至黄豆大小时,应加大喷水量,促使正常出菇。在床面上长出大量的小菇时,料温应保持在27℃,出菇最适温度为20—27℃,气候闷热,气温偏高,会出现小菇死亡。同时要掌握好土的湿度,土的湿度偏高或偏低、通风不良同样会烂小菇,所以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保温、保湿和通风。
7、病虫害防治 姬松茸主要病害有绿霉菌、脉孢霉菌,常在覆土后发生,可用施保克2,0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效果很好。害虫有兰氏布伦螨、钜拟矮螨、大蚤蝇、黑蚤蝇等,可用虫螨克乳油1,000倍液,或克螨特2,000倍液,中午气温高,螨虫活动频繁时,对菇床喷杀,或用绿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菌床土壤及棚内走道,每隔8—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以上就是北方种植姬松茸的关键点了,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姬松茸和松茸混为一谈,但是它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姬松茸并不是松茸,根据我国菌类的记录这个松茸的正式名称叫做松口蘑菇,而姬松茸原产于巴西,它的名称叫做巴西蘑菇,它属于是伞状的真菌类和松茸,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另外松茸它是一种天然的药茶。也是一种天然药用菌,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其中的成分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因此在国际上面被广泛地用于制作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但是这个姬松茸却是不一样的,它里面的营养成分并没有这么高。
关于姬松茸在北方种植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近两年来人工栽培姬松茸发展较快,许多农户在春季接种栽培,夏季大面积生产,到本该出菇的季节却长不出菇或出菇很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棚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水调湿;料面过湿,则要加强通风;当菇棚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如菇棚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2覆土后菌丝徒长播种后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覆土后常冒出土面,形成一种浓密的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层。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菌丝体徒长。防止菌丝结被的措施是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棚内通风,降低菇棚内温度和空气湿度,并及时喷结菇水,以利原基的形成。
3覆土后菌丝萎缩通常播种覆土后15~20天就可见到料面菌丝向土粒层生长。如果料面菌丝没有上土,呈灰白色,稀弱无力,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发黑,那就是菌丝已萎缩。料面菌丝萎缩的主要原因是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水渗入料中,料中通气不良、缺氧,菌丝窒息,引起菌丝萎缩。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喷水并加强菇棚通风。严重时还要从底部戳洞,迅速降低培养料的湿度,以利菌丝恢复爬土。
4覆土后菌丝不上土在栽培过程中,有时菌丝在料中生长正常,甚至很旺盛,但覆土后却迟迟不长到土粒上,其原因主要在覆土材料本身:
①土粒湿度不足,特别是与料面相接的土粒偏干,平时喷水只是表面土粒湿润,致使菌丝无法上土。可适当加大喷水量或增加喷水次数。
②土粒酸性太强,pH值低于5时,菌丝难上土。可用白灰水来调节。
③土粒含盐量高或被工业废水污染,菌丝不上土。换土是唯一方法。
5出菇不正常①薄皮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因温度偏高长速快,加上出菇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上,容易出现薄皮菇,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喷水期间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培养料和土层的厚度,并勿使菇棚内温度过高。
②空心菇:在出菇期间,菇棚温度高,湿度过低,菇体水分蒸发快,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水分补充,就会在菇柄产生白色疏松的髓部,甚至在菌柄中产生空心;有时也会因气温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在床面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空心菇。为防止出现空心菇,应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7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