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唐代茶文化兴盛和僧人的关系

唐朝作为茶,佛的鼎盛时期更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与禅“因缘”深长,自古就有“禅茶一味”的说法。据《茶经》记载,僧人在两晋时期即以敬茶作为寺院的待客之礼。,到了唐朝,随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僧侣坐禅需茶提神破睡,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促进了茶叶的发展,佛教文化成为了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唐代茶文化兴盛和僧人的关系

一、茶文化的源起与佛教的关系­

《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约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年)。茶圣陆羽是个弃儿,被龙盖寺的和尚积公大师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也是个饱学之士。陆羽自幼得其教诲,深明佛理。积公好茶,陆羽随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后来陆羽经过潜心研究和写作,终于写出了中国的第一部茶文化专著

二、“茶道”一词溯源与佛的关系­

“茶道”一词首见于中唐。“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三、唐蕃友好关系可见佛文化茶文化的密切关系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政治上的需要,唐朝统治者大多推崇佛教。随着两位笃信佛教的和亲公主饮茶之风传到了吐蕃。640年和平使者文成公主博学多才且笃信佛教。入蕃时随身携带了释迦牟尼真像同行,并带有大量佛经、医书、饼茶及珍宝饰物。茶文化是从文成公主开始在吐蕃传播。由于吐蕃以畜牧为业,食物中肉、乳较多,而饮茶恰有止渴生津、解油腻、助消化之功能,故而一开始就受到上层贵族的欢迎,并逐渐盛行,以致发展到“夷人不可一日无茶”的境界。

四、僧人饮茶历史悠久,饮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学,茶道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7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