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产区的气候特征
1.春大豆区
春大豆区包括东北春大豆亚区,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和西北春大豆亚区。本区共同特点是温度较低,无霜期短,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的春大豆。
(1)东北春大豆亚区。本区是我国大豆第一大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无霜期短,一般约为110~140天。日照长,夏至日照约为15~16小时左右。降雨量较多,主要产地年降雨量多在500~700毫米。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山西省北半部、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和宁夏,以山西省北半部和陕西栽培大豆较多。一般4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本区海拔较高,日照较长,一般夏至日照在15小时以上。降雨量少,大豆产区全年降水量多为300~400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
(3)西北春大豆亚区。本区位于西北高原,包括新疆,以及青海省东北角和甘肃省西部,大豆栽培很少。本区地势高,日照较长,夏至日照多为15小时以上。全年降水量极为稀少,多则250毫米左右,少则只几十毫米,属于灌溉农区,全靠灌溉。一般4月下旬5月上句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包括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和黄河中游夏大豆亚区。本区温度高,无霜期较长,原为二年三熟的冬闲夏大豆,大部改为麦豆一年两熟的夏大豆。
(1)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本区大豆仅次于东北春大豆亚区,为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省大部和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黄淮平原广大地区。本区无霜期多为180~230天,光照较短,夏至光照约为14.5小时左右。本区季节性强,大豆要抢种抢收,雨量较多。全年降水量多为500~700毫米,但往往大豆前期多雨易涝,后期少雨,易遭干旱。
(2)黄河中游夏大豆亚区。 本区地处黄河中游,包括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和甘肃省东部。本区无霜期较长,光照较短,夏至日照约为14.5小时左右。本区季节性更强,大豆也要抢种抢收。雨量较少,全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米。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6月中下旬、7月初播种,9月下旬、10月初收获。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
长江流域夏大豆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夏大豆亚区、四川夏大豆亚区和云贵高原夏大豆亚区。本区主要为夏大豆,其次为春大豆,还有部分秋大豆。
(1)长江中下游夏大豆亚区。本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包括江苏和安徽两省南部、上海市、湖北全省、河南省南部信阳地区,以及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的北部。本区温度高,无霜期长,约为300天,日照短,夏至日照约为14—14.5小时,雨量充沛,全国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左右。
(2)四川夏大豆亚区。本区包括四川全省。本区高温多雨,无霜期长,日照短,夏至日照多为14~14.5小时。本区大豆种植方式除单作外,还有田埂豆和与玉米间作。
(3)云贵高原夏大豆亚区。本区包括贵州全省,云南省大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西部。本区温度较上述两个夏大豆区为低,无霜期长,日照短,夏至日照多在14小时左
右,雨量较充沛,一般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上下,一般春播与玉米间作。
4.秋大豆区
秋大豆暂不分亚区,只作为一个区,包括福建、台湾两省全部,浙江、江西两省的中南部,湖南省的南部,以及广东省的北部和广西的东北部。本区温度高,无霜期较长,日照短,夏至日照为13.5~14小时。通常秋大豆在早稻收获后8月初播种,11月收获后再播种冬作物,形成早稻、秋大豆和冬作物一年三熟制。
5.四季大豆区
本区又称冬大豆区,暂不分亚区,只作为一个区。本区接近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的南部。本区温度高,终年无霜,日照变化小,夏至日照在13.5小时以下。雨量充沛,全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如广东、云南的南部大豆可终年播种,冬、春大豆以后可播夏、秋大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57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