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药的吸收原理

表层,阻止稻瘟病孢子的萌发和浸入,而该药对离体稻瘟病病菌的抑杀作用很弱。吡虫啉等农药,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内吸性,所以对主要在稻株基部活动和危害的褐飞虱有良好防效,优于其他仅有触杀性能的杀虫剂。

农药的吸收原理

但并不是药物内吸性强就能奏效,还需要有很高的活性。乙酰甲胺磷有很强的内吸性,但对稻飞虱的活性并不是太高,施药后仅对稻飞虱有一定触杀效果,进入稻株体内的药物,因浓度低,对稻飞虱没有多少防治效果。近年来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抗药性,吡虫啉对褐飞虱的活性下降,施药后的防治效果也就下降了。

除草剂的内吸性是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杂草而说的。如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有良好的内吸性,有利于将杂草连根杀死。当然,具有内吸性的氯氟吡氧乙酸、2-甲基-4-氯苯氧乙酸等药物同样也能进入农作物体内,只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稻、麦等农作物能使进入其体内的这些药物不发挥作用或发挥的作用较小,因而对作物本身相对安全。

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喷施到作物上后,不能被作物内吸,但药物能渗透到叶片表皮下,并形成小药包,维持较长的药效。这类药物在喷施时宜加足水量,把作物全株都喷到,以提高保护效果,充足的水量和在傍晚喷药,还能避免药液过快干掉,有利于药物向作物体内渗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1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