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培果树的温度怎样控制
果树保护地栽培中,温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在无加温设施的大棚内,热源主要靠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
大棚方向和大棚受光情况对棚内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东西走向的日光温室温度高,但棚内各部位温差大;南北走向的大棚各部位光照较一致,温度较为均匀。
由于太阳照射,以及通风、覆盖等措施的调节,一天中棚内温度变化规律是日出后温度逐渐上升,到11:00~14:00左右气温最高;以后则降低,到第二天日出前达到最低点,形成日温差。
棚的容积小,白天气温上升快,气温较高,夜间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日温差大,可超过25℃;棚的容积大,日温差小,温度较为稳定。
据胡若冰观察,塑料大棚2月中旬覆膜后,旬平均气温在8℃以上,比露地高出4℃;
2月中旬至5月上旬90天的保温阶段,日平均气温和总积温分别比露地高4.91℃和437.0℃。
大棚内地温变化与气温相似,惟每天最高地温与最低地温出现时间较气温延后1~2小时。
大棚温度要根据不同物候期植株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和棚内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人工控制和调节。
棚中的气温和地温互相影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同等重要作用。温度的调节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增温、降温与防冻。
大棚增温措施主要有,棚内配备供热设备;利用酿热物提高地温并促进提高气温。
常用的酿热物主要有鲜马粪、鲜厩肥,施于地下。
当天气晴朗、光照充足的中午,大棚内温度往往高于植株生长最适温度。特别是进入5月后,中午棚内温度有时高达30℃以上,必须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分为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两种。夜晚、阴雨、寒流时,棚内气温下降。采取的防寒措施有:棚外盖草帘防寒;在寒流期间,根据棚内温度变化对小型棚可采取热水防冻,把热水放于棚内,用热水水气防寒;熏烟防冻,霜冻前在棚外熏烟驱寒增温,减缓棚内降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6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