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盆地历史沿革
南襄盆地自楚国开始到两汉时期就是一个行政整体,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之一
南襄盆地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存,南召猿人在四五十万年前就在这里活动,五六千年前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尧帝在丹阳战胜南蛮,舜帝封其子曾于南阳,夏禹曾建都于邓州。西周时这里属于荊州,被称为“周土”,曾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侯国。
楚人原是商朝的一个部落,活动于汉水流于的巴山之间,后来臣服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成王时封楚人首领熊绎于丹阳(位于丹江河谷),熊绎在丹阳建立楚国。后来楚国兴旺发达,向四周扩张,灭掉了南襄盆地内的申、吕等诸国,占领了南襄盆地,后来南襄盆地就成为楚国的政治核心地带,是楚国问鼎中原的桥头堡。
秦国占领楚国的丹阳后,设立南阳郡,之所以叫南阳,是因为宛城在东周的故都洛阳以南,同时南阳又位于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正所谓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叫南阳郡,郡所设在宛城。
当时的南阳郡管辖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以东的全部地区。即现今河南省南阳市,还有鲁山、叶县、舞阳、舞钢、嵩县、卢氏、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枣阳市,襄阳市的襄州区、樊城区,老河口市以及随州一带。西汉南阳郡领36县,东汉领37县。
在春秋战国时期,南襄盆地的经济已经十分发达,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将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迁到这里,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
西汉南阳郡的经济更为发达,特别是手工业和治铁,朝廷在这里设工官和铁官进行专门管理。东汉时由于南阳是刘秀的故乡,被称为“帝乡”,封为“南都”,人口达到240万,是全国人口第一大郡。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为加强襄阳的军事防御,抵抗孙权和刘备,成立了襄阳郡,管辖区域为南郡边县北部的五个县南阳郡的3个县(山都、邓城、鄾县),从此南阳和襄阳分了家。
由于南襄盆地位于“方城夏道”和“随枣走廊”之间,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后来襄阳多次发生战争,成为南方政权抵抗北方政权的桥头堡,特别是在元灭南宋时,襄阳孤城守了十几年。
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9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