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古代农业的发展可以春秋战国为线,划为两个大的阶段。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此前,中国处于石制农具阶段,生产力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生产方式是集体劳作,生产关系也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随着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战国的使用及此后的传播,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一家一户的劳动成为可能,随之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动,即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此后,在封建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基础上,尤其在农业生产不断革新基础上,中国农业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等方面都有进步,并且最终在宋朝时期完成经济重心转移,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即江浙一带。农业的进步最终使中国确立的是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是和封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维护小农经济,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之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清时期,并且缓慢发展。所以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为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也说自然经济)。

各经济部门的地位、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手工业与商业始终是农业的补充,其发展方向与规模一直被历代王朝控制着。

在古代社会经济中,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69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