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麦种子少了怎么办
多促进小麦有效分叉。
要想促进小麦有效分叉,就得合理掌握种植时间,保证麦苗在上冻前既能有效分叉,又不出现旺长。根据麦田墒情,及时浇封冻水和返青水。如果不能避免,后期出现旺长,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冬天上冻前浇封冻水,是为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免受冻害。当来年春季气温回暖之后,要及时浇返青水。春季气温到10度的时候,小麦又会开始第二次分叉,此时分叉可以促进冬前未到分叉则降温影响的麦苗,也可以补充冬天低温下冻坏的麦苗,保证有效分叉的成活率。
追肥浇水
小麦在分叉期间,会需要大量的氮、磷养分,所以在播种前施以足量的含磷、氮肥料是促进小麦有效分叉的关键。
对于播种过晚、土壤干旱缺水、幼苗生长较弱的地块,在小麦越冬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8公斤,可促进幼苗发育,显著提高幼苗分叉数。如果冬前小麦分叉较少,在浇返青水时,最好配合追施尿素,以补充氮元素,保证小麦根系的吸收。
关于小麦播种量比较少,怎么补救的问题,只要不是量特别少,没必要去做补救。倘若播种量在15斤以下的话,那么来年春天小麦田套种一些别的早春作物也就是了,如果说刻意的毁掉当前的小麦而重新种植的话,也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其实对于小麦的播种量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禾本科作物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分蘖能力,当然这里你也可能会相当玉米,其实玉米也能够分蘖的,即便是经过了这么久的驯化,田间依旧会经常找到分蘖出两株的玉米来。
而对于像小麦、水稻这样的作物来说其分蘖能力是相当强的,在播种的时候种植密度的高低其实对于最终田地的产量影响不大。至少在一定的密度范围是这样的。我们一般生产上小麦的亩播种量在20-30斤这个区间浮动。可以看出浮动区间非常的大,在种植密度较为稀疏的时候,小麦分别会增多,当然了如果种植播种量较大的话,无效分蘖会增多,也就是说分蘖的茎秆没有形成穗子或者形成的穗子没能结出籽粒。
小麦的分蘖能力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当然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上面提到的种植密度当然是因素之一,其次田地的土壤肥力也是因素之一,对于种植过于稀疏的田地来说,加大田间的土壤肥力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分蘖数量,弥补由于播种量不足而导致的稀疏,而且大大提高有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1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