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修竹的种植方法

   一、修竹 种植地整理

修竹的种植方法

  修竹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修竹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二、 母修竹的要求

  母修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修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修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修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 母修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老龄修竹(3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 母修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

③ 母修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

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土球过小,母修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修竹。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丛。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修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母修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三、 修竹的种植   修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修竹宜浅栽不可深栽,母修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如果母修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2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