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米酒是什么原理
在家自己酿造米酒看似简单,但真正在酿出优质的米酒并不容易。只有掌握了米酒的酿造原理,才能在酿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突发的意外情况。
酒曲的组成成分
酒曲里面含有两种最关键的菌群,分别是根霉菌和酵母菌,这两种菌群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米酒的酿造过程,只有根霉菌或只有酵母菌都是不行的。酒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比例也有严格要求,是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
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酒曲与蒸好的大米掺匀装坛后,发酵过程就开始启动了。首先就是根霉菌开始拼命的繁殖,这个繁殖过程是需要氧气参与的,将酒曲与大米拌匀的时候会混入一些空气,有这些空气中的氧气就足够了。在根霉菌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淀粉酶,这些淀粉酶会不停地将大米中的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为糖化阶段。
根霉菌最适宜的温度就是28到30度,所以这个阶段的温度要控制在28到30度之间,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根霉菌的活性,导致大米中的淀粉不能被充分地糖化为葡萄糖。
自从淀粉被水解为葡萄糖开始,酵母菌的生命活动也开始被唤醒了,它首先开始的也是拼命繁殖,这个繁殖也是需要氧气参与的,在氧气的参与下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酵母菌的繁殖过程基本上是与根霉菌的糖化过程同时进行的,所以酵母菌的这个繁殖过程也是属于糖化阶段,而酵母菌的最适宜的温度为30到35度,所以整个糖化阶段的温度控制在30度是最为合适的。
当大米中的淀粉被完全转化为葡萄糖之后,大米中混入的氧气也所剩无几了,根霉菌因为缺少氧气而被抑制,酵母菌的数量也达到了顶点,此时就可以顺利地进入酒精发酵阶段了。
酵母菌既是好氧菌又是厌氧菌,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它会把葡萄酒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把酒精氧化为醋酸和水,同时产生新的个体。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它会把葡萄酒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正是我们酿造米酒所需要的反应,因此这个阶段最重的就是控制好温度,同时还要防止氧气进入。
前面已经说过,酵母菌适宜的温度是30至35度,因此酒精发酵阶段的温度也控制在30度就行了,最高不能超过35度,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氧气进入其中。
此后,酵母菌会不断的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真到所有的葡萄糖都被转化为酒精之后,发酵过程才会自然中断,米酒也就酿造成功了。
如果你比较喜欢带有甜味的米酒,可以在酒精发酵进行一半的时候,人为的中止发酵过程,中止方法就是降低发酵温度,让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停止。中止发酵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放入冰箱里冷藏降温,二是煮开一滚再自然冷却,然后再放入冰箱里冷藏保存。
补充说明:酿造米酒的酒曲虽然是由根霉菌和酵母菌组成的,但根霉菌和酵母菌都不是指某一种菌类,而是菌群。比如根霉菌的种类就非常之多,其中可用于米酒酿造的就有好几种。可用于酿酒的酵母菌种类更多,正是不同种类的酵母菌,最终决定了酒的香味和风味。
自酿米酒长白毛的原因及怎么处理
自酿米酒的过程中长白毛并不少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米酒长白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长白毛的米酒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解说这个问题吧。
米酒为什么会长白毛
要说清楚米酒为什么会长白毛,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酿造米酒的酒曲。很多人都知道酒曲就是酵母菌,但其实酒曲里除了酵母菌之外,还有一种根霉菌,米酒的酿造过程是根霉菌与酵母菌共同作用的过程,缺一不可。
酒曲与蒸好的大米掺匀以后,其中的根霉菌首先会开始繁殖,并在繁殖的过程中产生淀粉酶,这些淀粉酶进而将大米中的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淀粉被水解为葡萄糖以后,酵母菌才会开始工作,将葡萄糖分解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根霉菌与酵母菌协同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根霉菌的用量太多,或者根霉菌的繁殖过于旺盛,都会导致米酒上面长出一层白毛,这个白毛就是根霉菌的菌丝。
米酒长了白毛怎么处理
既然米酒长出的白毛就是根霉菌的菌丝,那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它的存在,如果你不是太在意米酒的质量和风味,就不需要管它。但是,为了提高米酒的质量和风味,我们还是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
由于我们自酿米酒都是使用成品的酒曲,里面的根霉菌比例都是早就固定好的,只要你是按规定用量添加的酒曲,就不可能存在根霉菌用量过多的情况(除非你买的酒曲质量有问题)。
因此,引起米酒长白毛的多数原因是根霉菌繁殖过于旺盛,我们只要对根霉菌的繁殖条件进行限制就可以了。
根霉菌的繁殖过程是需要氧气和温度的,氧气充足且温度较高的时候,根霉菌才会进行旺盛的繁殖。因此,在米酒酿造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尽量不要打开盖子或搅动米酒,防止更多的氧气进入米酒中。
要知道,氧气太多不仅会导致米酒长白毛,同时还会让酵母菌把葡萄糖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而不是产生酒精。已经产生的酒精也会被氧化为醋酸,这就是米酒会变酸的原因了。
所以,米酒长出白毛虽然对身体是无害的,但会影响到米酒的质量和风味。
当然,温度控制也是米酒酿造过程中的关键技巧。酵母菌理论上的最佳发酵温度为28.5度,家庭自酿米酒当然不需要控制的这么严格,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这么精确,只要温度相差不是太大就可以了。
由于根霉菌最适合的温度是28到30度,酵母菌最适合的温度是30到35度,因此酿造米酒的整个过程控制在30度上下就肯定万无一失了。
家庭自酿米酒时喜欢用棉被等覆盖物来保温,但要知道米酒进入正常发酵期之后,发酵过程中就会自身产生热量了,此时就要根据当时的环境温度高低,及时撤去或减少覆盖物,让发酵温度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说到这里,米酒长白毛的处理方法已经很明白了:1、进入正式发酵阶段后就尽量不要打开盖子或搅动米酒;
2、设法把发酵温度降低到正常的范围内。
已经长出白毛的米酒采用上述方法处理一下,就可以让白毛消失不见。在米酒酿造过程中注意以上两点,则可以防止米酒酿造过程中长出白毛。绝对是可防可治的绝佳方法。
提醒:白毛一旦变成了绿毛或黑毛等有颜色的毛,整坛的米酒就不能再吃了,必须扔掉。
酿造原理: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
因为酒精的汽化点是78.3℃,达到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以获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酿造过程:
一、选料。粮为酒之肉,一般是将高梁、大米、小麦、玉米、大麦、豌豆等粮食作为原料,要求作物的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它杂物。
水也是酿酒的重要原料之一,所谓“水为酒之血”、“好水酿好酒”,说的就是水源对酿酒的重要意义。
二、制曲。曲为酒之骨,制曲是用豌豆小麦等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
三、发酵。从配料、蒸粮、糖化、发酵、蒸酒等生产过程中都采用固体状态流转而酿制的白酒,才能称为固态发酵白酒。发酵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上一个阶段生成的糖发酵转化成酒精的过程。
四、蒸馏。靠发酵产生的酒精度数其实是很低的,为了提高酒精含量(度数),一般还要进行蒸馏提纯,主要采用甑桶作容器进行缓慢蒸馏 。经过蒸馏操作后,得到的原酒度数一般比较高,不同批次的原酒其质量、风格都不相同,需要分批存放。
五、陈酿。陈酿也叫老熟,我们说的“酒是陈的香”,就是指经过“陈酿”过程的酒。经过蒸馏的高度原酒只能算半成品,辛辣,不醇和,只有在特定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使其自然老熟,才能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贮酒容器最好是在放在陶坛中。
六、勾调 是指用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原酒进行勾调,使得消费者能喝到口感相对稳定舒服的白酒。
前面已经解释了,从酒甑(俗称蒸锅)中蒸馏出的是原酒(也叫基酒),酒精含量一般在70度至85度之间。这种原酒或基酒,由于生产批次和蒸馏批次不同,酒的味道、风格并不统一,是无法直接饮用的,为了统一口味,去除杂质,协调香味,降低度数,便于消费者饮用,就需要调酒师进行勾调。
七、灌装。经过勾调后的成品酒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灌瓶贴标。然后就可以进入市场和消费者见面了。
相关问题蒸馏酒的酿造原理及过程?杂醇油的沸点虽然较高,但由于它的蒸发系数受酒精度的影响,在酒头和酒尾的含量均较多。 因此,蒸馏出的新酒...2020-01-02全部1个回答蒸馏酒的酿造原理及过程?这个是大米做白酒的其中一种工艺也叫半固态发酵工艺另外一种液态熟料工艺没有糖化的过程操作简单但是口感略差些。...2019-12-19全部1个回答蒸馏酒的酿造原理及过程?接好管件,把蒸馏器放入煤气炉上。开火,猛火催酒。大概3-5分钟后开始出酒。出酒后用一个小杯子接头酒,火力改小...
酒曲里面含有两种最关键的菌群,分别是根霉菌和酵母菌,这两种菌群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米酒的酿造过程,只有根霉菌或只有酵母菌都是不行的。酒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比例也有严格要求,是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3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