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八百里秦川先秦时种小麦吗

先秦时期关中平原是一条狭长的谷地,土质疏松,适于农耕,然而这片区域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在最低处,无法引水浇灌农田。郑国渠修成后,渭河以北这片广大的土地就得到了充分的灌溉,八百里秦川一跃变成了良田沃土。

八百里秦川先秦时种小麦吗

当时包括秦国在内的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谷子(粟)和糜子(黍),这两种小米非常耐旱,不需要人工灌溉,靠自然降水就能获得好的收成。那时小麦从西亚传入了中国,但西亚和东亚降水的不同造成了小麦传入后对生长环境的极度不适应,要想在中国北方地区大规模种植小麦,首先必须解决人工灌溉问题。与小米相比,小麦有两点不同,一是对灌溉要求不同,小米基本上不需要灌溉,小麦却有一定的依赖;二是产量不同,小米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小麦平均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两者相差约三倍。出乎韩国所料的是,郑国渠修建后,小麦灌溉问题迎刃而解,原来只能种植小米的关中平原改种了高产作物小麦,关中地区粮食产量猛增,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一统天下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加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

种 来自西方的秦国人对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非常了解,灌溉对种植小米没有实际意义,但对小麦却是至关重要的。其结果是,由于郑国渠的修建,关中平原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原先仅能种植小米的土地现在都可以改种高产作物小麦了,由此粮食的平均亩产翻了几番,秦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韩国忽悠秦国修渠,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间谍计划。

先秦之前就已经种小麦了,还有大麦,大豆谷类。

800里秦川先秦时种植小麦,玉米,大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4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