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流程原则
食品合理加工:合理加工是为了减少不合理加工时营养物质的损失。
①主食的加工:麦谷类的某些营养素大多分布在谷物表层,因此,加工越细营养损失越多,所以购粮不可一味追求精米精面,要粗细搭配为好。米面所含的维生素、无机盐均易溶于水,浸泡时间越长、掏米次数越多,营养损失也越多。为了防止维生素破坏,淘米切不可用开水烫洗。发觉粮食被霉菌或化肥污染时,食前应慎重处理。
主食成品加工方法不同,对营养的损失影响很大,所以米饭以蒸和焖为宜,捞饭不可取,煮粥加碱会破坏维生素。面食尽量蒸、烙为好,面条水煮会使维生素损失一半,炸油条或油饺之类,由于碱和高温作用,其中维生素B1几乎全被破坏。
②副食的加工:副食的加工主要防止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蔬菜中的维生素B、C既溶于水,又不耐温,还易氮化,应特别注意。洗菜应先洗后切,不可将菜长时间泡在水里,防维生素损失过多。切菜不宜过碎,切后快炒。煮菜时,菜易在水开后放入,煮时间不易超过1分钟。煮菜是最好最常用的办法。炒菜除对维生素C损失较大外,其他损失不大。炒菜要火急快炒,不过早放盐,以防不熟和菜汁多。淀粉勾芡可使汤汁浓稠,并与菜肴粘在一起,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煎炸菜时为保护营养素可挂糊再炸,使原料不与油直接接触,使营养素少受损失。
③合理使用调料:成人每日应摄食盐为3~10克左右,摄入过量,不仅食后加重肾脏负担,还会使高血压发病率提高。据统计现在多数地区食盐每日人均用量大于规定标准。因此,烹调中应注意减少食盐用量。酱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不利健康,为安全起见,出现白酸的酱油最好不用,尤其在做凉拌菜时不可使用。烹调中加适量醋,可减少维生素破坏,促进钙的吸收,过量易伤肾、损齿,不利筋骨。做菜不可用铜器。做菜加酒,可除腥臊气味和其他异味,一般用黄酒。在做菜时注意油温不宜过高,少用动物油。反复高温煎炸的油可产生致癌物质。哈喇味的陈油不宜用,防食后中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6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