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业精工细作的特点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农业精工细作的特点

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

古代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2.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3.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4.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5.农学专著:西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宋:《陈敷农书》、元:《王祯农书》、明:《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7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