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院士逝世,他生前在化工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个人经历

余国琮,1922年出生于广州,16岁的时候因日寇侵占广东,两位哥哥在逃亡的过程中一死一伤,在那个时候就埋下了国仇家恨。后来跟随家人前往香港学习生活,就读于西南联大,也是在这里学习了系统的化学知识,为他以后的道路打下了基石。1943年考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始崭露光芒,28岁就被收入美国科学家名录。但他还有一个更隐蔽的身份,就是“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首届理事”,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动员在外留学生回国的组织。在他想要回国的时候也没有想象的顺利,一路也算是披荆斩棘,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院士逝世,他生前在化工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分离重水

回国后,他放弃了北大、交大的橄榄枝,选择前往唐山工学院化工系任教,为的就是可以建立化学实验基地。随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到天津大学,随后余国琮院士的人生华章就此开启。我国炼油工业是薄弱的,余国琮敏锐的意识到这一行业的重要性,就开始针对研究进行科研攻关,最终提出了“完整的不稳态蒸馏理论和浓缩重水的两塔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分离重水,为核技术做出重大贡献。

调整负压闪蒸原油稳定装置

大庆油田曾引进一套负压闪蒸原油稳定装置,投产使用后轻烃回收率一直不达标,厂家也没调试明白,问题不解决就会损失很大的经济效益。最后余国琮带领团队前往大庆,对装置研究后,调整了一些运行参数和内部结构,轻烃回收率不仅达到指标还远远超出了预期,还使装置的整个性能得到明显提升。从此也获得了可以给大型装置做手术的“主刀医生”。

余老的一生,是漫长且充实的。

顾晓松能评上院士的原因如下:

1. 他长期从事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研究工作,在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

2. 他发明了生物可降解人工神经移植物,在国际上率先将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应用于临床,受试患者操作肢体功能明显恢复。

3. 他研制了生物力学性好、降解可调控、低免疫原性、有利于血管生长和神经导向生长的组织工程神经,发明了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以上就是顾晓松能评上院士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9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