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唐代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唐朝茶文化兴盛的原因概述

①交通发达,运销便捷;

②陆羽《茶经》,直接鼓吹

③僧道生活,间接刺激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

(1)煎茶道形成与流行

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陆羽《茶经》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茶道”首见于陆羽的至交、诗人、茶人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煎茶道形成于八世纪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朝,广泛流行于九世纪的中晚唐,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2)茶文学兴盛

大唐是文学繁荣时期,同时也是饮茶习俗普及和流行的时期,茶与文学结缘,造成茶文学的兴盛。唐代茶文学的成就主要在诗,其次是散文。唐代第一流的诗人都写有茶诗,许多则是脍炙人口。如李白、杜甫、钱起、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孟郊、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无不撰有茶诗。尤其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千古绝唱,为古今茶诗第一,“卢仝七碗”成为茶文学的经典。

(3)茶书的创着

茶书的撰着肇始于唐,现存唐代(含五代)的茶书总共有六部,完整的有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廙《十六汤品》、毛文锡《茶谱》。部分的有斐汶《茶述》、温庭筠《采茶录》。

陆羽《茶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古典茶学的基本构架,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学体系,它是茶叶百科全书,是茶学、茶艺、茶道的完美结合。

此外,唐代尚有茶事绘画、书法的出现,茶馆也在中唐产生,茶具独立发展,越窑、邢窑南北辉映。唐代文化发达,宗教兴盛,特别是陆羽《茶经》的问世,终于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茶树出现在大约6000~7000万年前,被我国古老先民发现、利用和驯化种植,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有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包括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等20多个省市,1000多个县市种植茶树。在中国与世界交流发展的过程中,茶叶也被广泛推广到全世界其他国家种植。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其中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孟加拉等国,茶叶种植规模庞大,居世界前列。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国茶叶种植发展变迁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未来现代化茶叶发展的道路到底在何方?

一、我国茶树种植是如何从西南走向全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原始森林之中。在被人工栽培利用之前,茶树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就是靠生嚼茶叶而解毒的。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确定神农氏是否存在,也无法确定茶树是否就是他发现的,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在原始社会末期,远古先民在采集和狩猎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

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左右,周王室分封子弟,在川蜀之地建立巴子国。而巴国则以境内出产的茶叶作为贡品,上供给周王室。当时,在四川已经有人工种植茶树的记载。随着秦朝统一六国,茶树从巴蜀之地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传播,使这两个区域成为最古老的茶叶种植区之一。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日之录》中,有“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的记载。

到了汉朝时期,树种植进一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东汉《桐君录》有记载:酉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酉阳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东南方向,晋陵是江苏常州的古地名。另外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在江西庐山,浙江天台山、雁荡山,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黄山等名山大川中均有佛寺或道观存在,和尚和道士在寺庙或道观的周围广泛种植茶树,这也是茶树与宗教结缘的开始。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古就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这一时期我国的茶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14个省市,都广泛种植茶树。按照历史的说法,唐朝的时候有八大产茶区,全国43个州产茶。到了宋朝的时候,产茶的州府达到101个,下辖县有500多个。

明清时期,茶叶种植在宋朝和元朝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从此形成了从云南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山东莱阳的广大茶叶种植区域。清朝时期茶园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0~46.7万公顷,茶叶年产量最高达到22.5万吨,其中有13.41万吨出口。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前,茶叶发展的历史之最高峰。至此,我国主要产茶区基本形成,现代种植茶叶的地区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大和深耕的结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9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