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危机是什么?
1938年,瑞士化学家米勒试制成功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取名DDT。苍蝇、蚊子一碰到DDT就死亡。经过反复试验,米勒认定DDT是很有效的杀虫剂。1942年,米勒所在的那家瑞士化学公司开始大量生产,并让它进入市场。农民用它杀害虫,居民用它杀苍蝇。臭虫……DDT确实发挥过神奇的作用。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给了米勒。但谁知这却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环境。
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它很难分解。长期地、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DDT问世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使用,不少地区的环境受到污染。这些地区的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之中,都有了DDT,人吃了这些食物,体内也就有了DDT。医学家发现,现代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里都有DDT的残留物。不少人因DDT而慢性中毒。
野生动物受DDT的危害例子很多。1976年,美国洛杉矶动物园的小河马突然全部死亡,就是饮用了附近农药厂排放出的DDT废液所致。198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阿波普卡湖区的鸟类,因DDT的残留物影响,使蛋的孵化率从通常的70%下降到20%。
虽然许多国家已在70年代停止使用DDT,我国也在1983年停止使用DDT,但DDT的影响远未终结。前几年,美国一些医学家测试到,美国一些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较高的DDT毒物。美国医生在死婴儿的脑部也发现了DDT,这些可都是透过胎盘从母亲那里接受的。
DDT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喷洒之后会长期滞留在环境中,并且不断地在环境中循环,甚至连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
雕是一种大型猛禽,它身形威武,腿脚粗壮,嘴又长又厚,动作矫健,一向被视作力量和勇猛的象征。白头雕更以它头部族拥着美丽的白色羽毛,被认为是雕鸟中最壮美的一种。在美国、白头雕是人人崇拜珍爱的国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忽然发现白头雕的数量急剧减少。有一位自然爱好者从1939年到1959年做了长达20年的调查。他发现:开始每年在125个鸟巢中有约150个幼雕,到1949年幼雕数量开始下降,有的巢里不再有蛋,有的巢里的蛋孵不出小鸟来,到1957年仅有43个巢里有鸟,其中7个巢里孵出8只小鸟,23个巢里有蛋孵不出鸟,剩下的13个巢只有大鸟没有蛋;到1958年他仅仅在10个巢里看到大鸟。
白头雕的危急促使科学家们加紧研究,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与农药DDT有关。
DDT原来是一种卫生用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来消灭蚊蝇和虱子,保证美军阵地的卫生。由于DDT易于合成,价格便宜,几乎能杀灭所有昆虫,有效期长,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因此战后被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用它来控制疟蚊,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农业上也用于农田、果园等,保证了农业的丰产。DDT在防治农业害虫方面功不可没。
然而,问题也就来。DDT的一个特点就是被吸进体内后,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而是积累在体内。这样,施用过DDT的庄稼就带毒,被雨水一冲,土壤、流水都带了毒。这些有毒的水土和植物残留物被动物食用后,就积累在动物体内,经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向上传递,由于生态金字塔的作用,每传递一级,DDT的浓度就加大,营养级越高,其DDT浓度就越高,最后达到致死或者影响繁殖的浓度后,后果就显出来了。白头雕正好在生态金字塔的顶级,因此受害最深。实际上,受害的不光是白头雕,许多吃鱼的鸟、吃虫的鸟都程度不同地减少了。
人类需要化学物质,而化学物质也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人们发挥全部的聪明才智合成化学物质,今后仍将继续为此不懈努力。目前世界上已被人们认识的化学物质大约有1000万种,经常使用的也有8万~10万种,现在每年都有1000多种新化学品被投放市场,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各种化妆品、洗涤剂、涂料、防虫剂、食品添加剂、农药以及许多人服用的药品等等,可以说化学品已涉及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人工合成的新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完全是人工作用生产出来的,但是自然界能否接受这种新物质,或者说能否长期接受它,则是需要检验的。DDT农药是一种高度脂溶性农药,它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5000倍,因此它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聚。一些靠捕食害虫为生的鸟类因吃掉中毒的虫子而死亡,积存在地表中的DDT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又危及到水中的鱼虾贝类,而人食用了这些鱼虾贝类后同样也受到危害。1962年,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逊曾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该书详尽地介绍了DDT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她在书中指出:“打开尘封了整整一个冬季的窗子,听不到归来筑巢的小燕子的呢喃,清新的柳浪中不见黄莺在歌唱,河中没有鱼儿在戏水,天空没有鸟儿在飞翔,我们拥有的竟是一个死气沉沉,如此荒凉的春天,是DDT扼杀了春天的生命。”人类不需要寂静的春天,于是全世界都坚决淘汰了DDT这种化学农药。
2004年5月17日,联合国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通过的一个公约将可能成为世界环保和人类生活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约,因为这个公约把12种严重危害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化学物质如同毒品一样列为禁用化学物质。这个公约被称为“禁用化学药物黑名单”或“肮脏的12种化学物”,其中就包括上世纪70年代就被欧美大多数国家禁用的DDT。
由于这些物质对人、生物和环境具有长久的毒性,又被称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个公约也称为POPs公约。不幸的是,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所有人体内都或多或少含有POPs。比如,欧盟环境专员、49岁的瑞典人玛格特·沃尔斯特龙说,她2003年查了包括POPs在内的77种有毒物质,她的体内就含有28种,包括DDT和多氯联苯,只不过这些物质的含量低于平均水平。她怀疑自己的两个儿子曾通过哺乳吸收了这些有害物质。
对此公约,最欢迎的当属加拿大和北极周围的因纽特人,因为许多有毒化学物通过海洋和气流最终流到他们的生存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最大。
在2001年关于POPs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所有代表就确认,如果禁用这些有害化学物的条约获得50个国家的批准就可以正式生效。POPs包括多种杀虫剂(阿尔德林、氯丹、DDT等)、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等。
但是,对于这些化学物质能否完全禁止,人们却普遍怀疑。最为典型的莫过于DDT。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了对人和动物有剧毒的有机氯杀虫剂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初DDT确实呈现了巨大的功效。二次大战末期,各国士兵用DDT来杀灭虱子,以阻止斑疹伤寒的传播。而斑疹伤寒是影响部队实力的严重疾病,甚至影响到拿破伦的军队于1812年远赴莫斯科的征战。在1948年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瑞典的G·费希尔兴奋地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然而1962年,美国女生态学家莱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却使得DDT臭名昭著———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生物,而且对人和环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濒临灭绝,世界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污染而致畸形,DDT使用较多的地方导致鸟类减少甚至灭绝,DDT使鸟蛋的蛋壳变薄而使幼鸟大量死亡。DDT不仅抑制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损害神经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
于是,DDT成为最早禁用的化学物质之一。然而直到今天,DDT并没有寿终正寝,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在使用它,使用目的是杀灭病虫害,如今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都在广泛使用DDT以抗御疟疾,而疟疾每年造成100万人死亡。
DDT现在仍然大有市场,它“大小是一个角儿”,这一点,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也不得不承认。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如果不使用DDT灭蚊,疟疾每30秒钟就会夺去一名非洲儿童的生命。疟疾不仅是非洲人健康和生命的大敌,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对于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人们来说,还存在着DDT无毒或对健康与环境无损的看法,在南非,人们在屋檐下和土屋内喷洒DDT,而且也只在蚊子抵抗力最弱的8至10月份。喷洒时工人会穿上防护服。所以南非人认为联合国把DDT与其他11种POPs列为禁用物是太过分了。
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大量事实证明每年由人类释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是最大的。全球应当寻找替代DDT的控制疟疾的药物,避免再继续使用DDT。
目前,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体和生物体内都发现了二恶英、阿尔德林、氯丹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蓄积于体内脂肪组织中。北极因纽特人体内和北极熊、海豹体内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蓄集浓度最高。比如,在因纽特人的乳汁中发现了高浓度的POPs,这些有毒物质也损害了雌性北极熊的生殖器官,使它们看起来像雌雄同体。由于人类所用的POPs最终排泄到海中,全球海洋中鲸类的体内脂肪中犹如蓄积了成千上万吨POPs,并通过鲸的游动性带到世界各地。
由于洋流和气流的移动,又把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送到最为原始的没有受到污染的北极。所以,居住在北极的人和使用DDT地区的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调查发现,北极的DDT主要来自俄罗斯,该国还在使用DDT,主要用于农作物杀虫。尽管俄罗斯在POPs公约上签了字,但在其国内并未批准,所以使用DDT并未受限制。中国也是在继续使用DDT的国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人类最终能抛弃DDT,这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防治疟疾不一定要用DDT,而是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比如,清洁死水以阻止蚊子的繁殖,晚上睡觉用蚊帐防蚊,选用专门杀蚊的杀虫剂并研制新的抗疟疾新药等。比如墨西哥已经停用DDT,同时该国的疟疾发病率也在下降。
当然,对人类、生物和环境有剧毒的并不仅仅是POPs公约所列的12种化学物质,许多专家认为这个黑名单太短,还有很多剧毒化学物质也应列在其中,比如对于人类最危险的新污染物溴燃阻剂(brominatedflameretardants),这种化学物质广泛用于沙发、服装和电视机中,它也可能会列入禁用名单。
随着全球变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POPs释放到环境中。因为气温升高会使已经沉积在冰川中的POPs融解出来,洪灾也会将深埋在土壤和水下的POPs释放出来。人类如果不限制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与消费,最后吞下苦果的还是人类自己。
1
DDT的传播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由于该种化学物质性质较为稳定 吸入少量对于动物体危害不是很大 因而能在动物体内长期存留
越高级的动物 就是食肉动物 体内聚集DDT的量越大
2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水循环实现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9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