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方法2021
2021年版测评标准中均增加了中央对相关工作的最新要求,140条测评标准中新增或调整的有96条,测评标准更加人性化,实地考察点位有所增加或扩大,问卷调查对群众的参与率、满意度和要求均有较大提高。
更贴近群众日常生活
在测评项目设置上,尽可能选择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把创建的重心从城市的主干道、主街区、主景点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倾斜,更加注重考察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新农村建设。
点位覆盖更全面
新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城市商贸综合体和综合写字楼及周边两种点位类型。
测评内容更丰满
新增垃圾清运及时分类收集无积存垃圾,无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现象,共享单车文明使用规范停放,建筑外立面整体干净无大面积破损污损,各种空中缆线整齐规范,停车场设有无障碍停车位,对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牢固可靠等内容。
赋予文明城市更丰富的内涵
2018年版文明城市的定义是16字4词,即“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这次将“信仰坚定”放在了打头的位置,即“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对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明素质、健康素质等赋予较高的分值。
取消特色指标加分项
以前有卫生城市、绿化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12项荣誉指标可以加分,本届取消。
测评体系5个突出变化

更加突出政治要求,将“信仰坚定”加入文明城市的定义之中。
更加突出精神文明,相关指标占比从29%提高到了40%。



更加突出民生导向,在测评指标总量精简的大前提下,与民生相关的指标占比大幅提升、要求进一步提高。
更加突出群众主体,群众满意度最低标准由85%提升到95%,群众参与率最低标准由95%提升到98%。


突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新增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全社会研发支出占比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是指导创建文明城市的作战指挥棒,作为承担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的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测评指标要求,精准对标,找到差距;精细管理、补齐短板;精致创建、助力提升;精美呈现、取得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99147.html